[发明专利]一种牛樟芝滴丸的制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1919.7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舒玉梅;柯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观芝茬牛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B01F15/00;B01F7/18 |
代理公司: | 长沙鑫泽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47 | 代理人: | 李翠梅 |
地址: | 4184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樟芝滴丸 制备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樟芝滴丸的制备装置,包括混料室,混料室上设置有升温装置和压力控制装置,混料室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混料室底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滴料板,滴料板上设有多个滴料孔;混料室下方设置有冷凝室,冷凝室的一侧设置有出丸室,出丸室底端与冷凝室连通设置,出丸室内还设置有送丸装置。本方案通过出丸室的设置,使得出丸过程不会对冷凝室内的液体产生波动,以此来避免对滴丸的成型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无需将冷凝室内药液与滴丸整体取出即可进行连续性的滴丸制备,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滴丸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牛樟芝滴丸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牛樟芝生长于牛樟树干腐朽的中空内部或倒伏树干的潮湿表面。野生牛樟芝长在老龄的牛樟树,子实体形态多变化,有板状、锺状、马蹄状或塔状;初生时鲜红色,渐长变为白色、淡红褐色、淡褐色或淡黄褐色。牛樟芝气芳香味辛苦、平。有祛风行气、化淤活血、温中消结、解毒消肿、镇静止痛、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提升机体免疫力之效;对于治疗胃肠疼痛、腹泻呕吐、食物中毒、毒蕈中毒、糖尿病、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更是有独特功能。牛樟芝是有许多的生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体、三萜类化合物、超氧歧化酶、腺苷、蛋白质(含免疫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核酸、凝集素、氨基酸、固醉累、纤维素、血压稳定物质等。牛樟芝的有效成分中以三萜类化合物为最特别,高达200种以上,是其他菇菌无法相比的,20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使牛樟芝具有抗癌、保肝等功效。
牛樟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癌细胞增长;修复肝脏、提升肝脏技能;双向调节免疫机能;调整血压、防止中风的作用,而其中的核酸类物质,则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造成的血流堵塞,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系统的目的,此外,其SOD(超氧歧化酵素)成分,则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延缓老化,恢复皮肤光泽,实用价值极高。
目前牛樟芝用药大多是将其制备成滴丸服用,以充分吸收其有益物质,现有的滴丸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滴丸过程中水流的波动会影响滴丸表面质量与圆润度,因而大多是先将药液滴至冷凝液内,待药液滴完后,再将成型滴丸与冷凝液同时取出,筛分后得到滴丸成品,再将冷凝液回流,再次滴制,无法进行连续性的滴丸制备,降低了滴丸的制备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性进行滴丸制备的牛樟芝滴丸的制备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樟芝滴丸的制备装置,包括混料室,所述混料室上设置有升温装置和压力控制装置,所述混料室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混料室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滴料板,所述滴料板上设有多个滴料孔;所述混料室下方设置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的一侧设置有出丸室,所述出丸室底端与所述冷凝室连通设置,所述出丸室内还设置有送丸装置;所述冷凝室的一端还连通设置有降温室,所述降温室内设置有降温装置;所述制备装置还包括有与所述升温装置、压力控制装置、送丸装置以及降温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器。升温装置的设置,用以控制混料室内温度,压力控制装置的设置,则能够调节混料室内压力,进、出料口以及滴料板、滴料孔的设置,用以置入与滴出料液,冷凝室的设置,用以放置冷凝液,从而将滴出的药液冷凝,出丸室以及出丸装置的设置,则用以将滴丸取出,通过增设的出丸室,使得出丸过程不会对冷凝室内的液体产生波动,以此来避免对滴丸的成型效果造成影响,同时,无需将冷凝室内药液与滴丸整体取出即可进行连续性的滴丸制备,实用性强。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第一、第二控制开关的设置,便于对进、出料过程进行控制,同时,能够保证混料室内的工作环境,提高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观芝茬牛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观芝茬牛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