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优化方法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1056.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帆帆;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122;B60L53/34;H02J50/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无线 充电 弯道 耦合 互感 优化 方法 结构 | ||
1.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在电动汽车底盘的矩形拾取线圈上增设一个圆形补偿线圈来实现,所述的圆形补偿线圈的最优补偿匝数的获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系统,所述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的发射线圈、设置于汽车内部的矩形拾取线圈、设置于矩形拾取线圈内的圆形补偿线圈以及用于弯道信号检测和汽车控制的信号检测控制端,所述的发射线圈包括弯道部分和与弯道部分连接的直道部分;
S2:根据无线充电弯道系统,计算得到圆形补偿线圈的最优补偿匝数,具体包括:
S21:根据互感求解公式和纽曼公式,分别求出矩形拾取线圈在直道部分的互感值M1、矩形拾取线圈在弯道部分的互感值M2以及圆形补偿线圈在弯道部分的互感值M3,所述的矩形拾取线圈在直道部分的互感值M1、矩形拾取线圈在弯道部分的互感值M2以及圆形补偿线圈在弯道部分的互感值M3分别为:
其中,N1为矩形拾取线圈的匝数,N2为发射线圈的匝数,N为圆形补偿线圈的匝数,G(L1,L2,D1,D2,h)、H(L1,L2,R1,R2,h,α)和F(R,R1,R2,h,α)分别为尺寸参数,L1为矩形拾取线圈的长度,L2为发射线圈直道部分的长度,D1为矩形拾取线圈的宽度,D2为发射线圈直道部分的宽度,h为矩形拾取线圈与发射线圈的垂直间距,R1为发射线圈弯道部分的内径,R2为发射线圈弯道部分的外径,α为发射线圈的转弯角度,R为圆形补偿线圈的半径,μ0为真空导磁率;
S22:根据电动汽车的能量拾取要求,计算得到最优补偿匝数比ζ0,所述的根据电动汽车的能量拾取要求具体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拾取在直道部分和弯道部分的互感值相等,所述的最优补偿匝数比ζ0的表达式为:
所述的最优补偿匝数比ζ0根据电动汽车能量拾取要求的约束条件求解得到,所述的电动汽车能量拾取要求的约束条件的表达式为:M1=M2+M3;
S23:根据最优补偿匝数比ζ0,计算得到圆形补偿线圈的最优补偿匝数N*,具体为:
在COMSOL仿真中将电动汽车弯道行驶模型搭建为一个矩形拾取线圈和弯道的发射线圈模型,并连接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得到电动汽车在直道部分和弯道部分磁耦合结构的互感波动率以及抗偏移能力;
S3:进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仿真,对计算得到的最优补偿匝数进行验证;
S4:若仿真验证的结果达到设定标准值,则将该最优补偿匝数用于圆形补偿线圈,所述的互感波动率的设定标准值为:小于等于±0.4%;所述的抗偏移能力的设定标准值为:在±5cm内互感波动率小于5%;
用以实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优化方法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互感优化结构,该结构包括电动汽车、铺设于地面的与弯道角度相适应的发射线圈、设置于电动汽车底盘的矩形拾取线圈以及设置于电动汽车底盘的矩形拾取线圈上的圆形补偿线圈,所述的圆形补偿线圈的最优补偿匝数通过基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弯道磁耦合结构的优化方法得到,所述的电动汽车行驶于发射线圈的正上方,所述的圆形补偿线圈设置于高于矩形拾取线圈1cm处,所述的圆形补偿线圈的直径比矩形拾取线圈的长小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0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浴室挂件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能利用的骑行防水雨伞伞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