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枢椎假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0516.0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孙允龙;张亚;方忠;石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慧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 代理人: | 张扬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枢椎假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枢椎假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所述的人工枢椎假体包括主体、锁定板以及限位板,主体连接寰椎侧块下关节面和颈3上终板骨面,具有连接承重功能,骨接触面为粗糙面,内部孔隙结构,有利于建立即刻稳定性与促进骨长入,主体两侧设计有钉道,可拧入螺钉与寰椎侧块牢固连接,锁定片设有钉孔,可与颈3椎体牢固连接,限位板卡在寰椎前结节前后面,可限制植入物向前方或后方移位,该假体基于患者病灶影像学参数设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打印而成,植入物强度大,与重建区域的匹配度高,螺钉固定位置精确;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植物重量,通过详细的术前规划,实现枢椎骨缺损区域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枢椎假体。
背景技术
枢椎(第2颈椎)肿瘤在进行外科手术切除之后往往会遗留较大的骨缺损,骨缺损会造成脊柱结构的不连续和功能的丢失,外科医生需要使用内固定的钉棒系统和各种内植物填补骨缺损,重建骨的连续性。传统上,当对枢椎进行切除后一般会使用圆柱形的钛合金骨笼填入骨缺损部位进行修复,虽然简便但是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结构单一而骨缺损结构各异,无法针对每一例病人单独适配,无法达到精准匹配。枢椎上与寰椎侧块相连,下与第3颈椎相连,毗邻脊髓和椎动脉,切除后结构复杂难以重建,传统钛合金骨笼无法适配;第二,需要医生根据术中情况选择一定型号的钛合金骨笼并将其修剪成相对可以连接的结构,费事费力;第三,因为钛合金骨笼仅为圆柱形,与正常椎体终板的形态不相适应,限制了接触面积,由此带来了远期骨长入不佳和终板在骨笼应力下塌陷的后果,导致脊柱曲度丢失等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工枢椎假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枢椎假体,包括:主体、锁定板以及限位板;所述主体的正面为弧形结构,且宽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窄,所述主体的表面包括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面、后端面、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上端面包括位于中间区域的连接区以及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区左右两侧的的左接触面和右接触面,所述左接触面和右接触面分别与寰椎侧块下关节面相接;所述下端面与颈3椎体上终板相接;所述主体前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左钉道和右钉道,所述左钉道和右钉道的入口分别位于前端面或左侧面及右侧面,所述左钉道和右钉道的出口分别位于上端面的左接触面及右接触面,用于拧入螺钉与寰椎侧块相固定;所述限位板包括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分别卡设在寰椎前结节前后方,边缘圆润,上方不超过寰椎前结节上三分之二,下方与上端面的连接区相接;所述前限位板内侧面凹陷,侧面略带弧度,与寰椎前结节前面紧贴适应;所述锁定板与所述前端面的下部相接,所述锁定板的下方位于颈3椎体前方,略呈弧形,与颈3椎体表面凸起相适应;所述锁定板上设有左钉孔和右钉孔,用于拧入螺钉与颈3椎体相固定。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接触面、右接触面以及下端面均粗糙多孔。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面与后端面进行光滑处理,可以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端面、后端面以及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域以及左钉道和右钉道的内壁均为致密层,所述主体内被致密层包覆的结构为功能性轻量化孔隙层。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板以及前限位板和后限位板均为致密结构。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枢椎假体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参数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算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接纸机的出纸张力自动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