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桥梁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9730.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6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牟廷敏;范碧琨;梁健;赵艺程;李成君;何娇阳;康玲;倪春梅;范翊;李畅;孙才志;杜凤;许诺;何易修;张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19/00;E01D19/12;E01D21/0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令轩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臂 翼缘内 骨架 构造 桥梁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桥梁及其施工方法,该构造包括角钢、钢筋连接件和封头锚固钢板;角钢沿桥梁横向设置,所述角钢的中部与封头锚固钢板固定连接,角钢的一端用于设置在悬臂翼缘侧,且角钢的端部与外侧构造钢板固定连接,并将钢筋连接件扣挂在角钢上分别与角钢和底钢板固定连接;角钢的另一端设置在中间翼缘侧,钢筋连接件扣挂在角钢上,分别与角钢和底钢板固定连接。该构造利用了桥面板的既有构造形成模板,不需要设置支架和模板,即可完成悬臂翼缘混凝土的浇筑,实现了无支架、无模板化施工,操作简单,降低了高空支架安装和拆除的安全风险、经济性好,同时,提高了组合桥面板的负弯矩承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特别是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受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山区公路平曲线多、平面半径小、变宽幅度大,桥梁比例高。为了适应复杂严苛的建设条件,山区中等跨径简支梁桥需采用I形主梁,再以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作为I形主梁的上翼缘,形成共同受力的桥跨结构。
但是I梁的悬臂翼缘施工较为困难,一般需要在I梁的外侧安装托架,再立模浇筑悬臂翼缘,待翼缘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脱模、拆除托架。当桥墩高度大于20m时,该施工方法实施困难、安全风险高、经济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I梁的悬臂翼缘施工采用在I梁的外侧安装托架,再立模浇筑悬臂翼缘,待翼缘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脱模、拆除托架;施工方法施工困难、安全风险高、经济性差的问题,提供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桥梁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包括角钢、钢筋连接件和封头锚固钢板;
所述角钢的中部与封头锚固钢板固定连接;
所述角钢沿桥梁横向设置,所述角钢的一端用于设置在悬臂翼缘侧,且所述角钢的端部与外侧构造钢板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的另一端用于设置在中间翼缘侧;
所述钢筋连接件扣挂在所述角钢上方,所述钢筋连接件的两端用于与底钢板固定连接。
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通过上述结构,封头锚固钢板作为角钢的支点与角钢固定连接,形成可靠支承,角钢的一端位于中间翼缘侧,利用中间翼缘作为角钢的后锚固,角钢的另一端位于悬臂翼缘侧,且角钢的端部与外侧构造钢板固定连接,利用外侧构造钢板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侧模,角钢通过钢筋连接件与底钢板固定连接,利用底钢板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底模,同时角钢和钢筋连接件共同作用吊起底钢板,该构造利用了桥梁的现有构造形成模板进行浇筑悬臂翼缘的工作,不需要设置支架和模板,实现了无支架、无模板化施工,操作方便简单,降低了高空支架安装和拆除的安全风险、经济性好,同时,提高了组合桥面板的负弯矩承载力。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沿所述角钢长度方向设置的贯穿钢筋,所述贯穿钢筋位于所述钢筋连接件与所述角钢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贯穿钢筋用于填充角钢与钢筋连接件之间的空隙,防止脱空,减小变形。
一种桥梁,包括上述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还包括组合桥面板;
所述组合桥面板包括底钢板、外侧构造钢板、悬臂翼缘和中间翼缘;
所述角钢的一端设置在悬臂翼缘上,且所述角钢的端部与外侧构造钢板固定连接;
所述角钢的另一端设置在中间翼缘上;
所述钢筋连接件的两端与底钢板固定连接,所述封头锚固钢板的下部与所述底钢板固定连接。
一种桥梁,通过上述结构,该桥梁上设置有利用了桥梁的现有构造形成模板进行浇筑悬臂翼缘的工作的主梁悬臂翼缘内骨架构造,不需要在I梁的外侧安装托架,实现了无支架、无模板化施工,操作方便简单,降低了高空支架安装和拆除的安全风险、经济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7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