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9610.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2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史海涛;武毅;马宏斌;刘其成;董文波;尉小明;李蔓;魏耀;李金有;李思圻;韩洪斗;齐庆鹏;闫红星;刘玉婷;张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9/02;E21B43/243;E21B4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闫加贺;姚亮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铁矿 确定 油油 藏火驱 燃烧 温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包括对目标研究区岩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试验,待岩心冷却后,对岩心进行全岩定量分析,获得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菱铁矿含量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重矿物分析,以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重矿物中的含铁矿物含量以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微量元素分析,以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含铁矿物中总铁、Fe2+和Fe3+含量以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分析冷却后的岩心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岩心色标图版;根据岩心中菱铁矿含量,含铁矿物含量,总铁、Fe2+和Fe3+含量分别与温度的关系及岩心色标图版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驱是一种在油层内部产生热量,使原油与注入空气或氧气发生高温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热和气体,将未燃烧的原油驱替至生产井采出的热力采油方法。该方法不存在沿井筒的热损失,且具有采收率高、成本低和应用范围广的优势,可作为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有效接替技术。火驱过程中,确定地下燃烧温度,有助于了解火驱燃烧状态(高温燃烧或者低温燃烧),及时进行生产调整控制,对油田火驱开发意义重大。目前常用的火驱温度监测手段是在开发井中布置热电偶,监测点火井或者采用井某一深度的温度,但是该方法成本高、监测对象单一,且无法实现对火驱各生产层段油藏温度的监测。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已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岩心资料,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室内高温物理模拟试验,综合应用不同温度条件下岩石中的含铁矿物类型和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所述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火驱开发过程中地下燃烧温度的判别,实现对火驱层段不同深度燃烧温度的确定。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含铁矿物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目标研究区岩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试验,待岩心冷却后,对岩心进行全岩定量分析,获得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岩心中菱铁矿含量以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重矿物分析,以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重矿物中的含铁矿物含量以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对冷却后的岩心进行微量元素分析,以确定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含铁矿物中总铁、Fe2+和Fe3+含量以及其分别与温度的关系;
分析冷却后的岩心颜色的变化规律,建立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的岩心色标图版;
根据岩心中菱铁矿含量与温度的关系、重矿物中的含铁矿物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含铁矿物中总铁、Fe2+和Fe3+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心色标图版中的一种或几种确定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建立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含铁矿物中Fe3+含量与温度关系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数学模型及目标研究区岩心Fe3+含量确定目标研究区稠油油藏火驱燃烧温度。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煅烧试验的煅烧温度为100℃-850℃。
作为本发明上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岩心中菱铁矿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6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车间用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肥用灌溉设备及其灌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