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8974.0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3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康英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H1/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空气 辐射 空调 末端 汽车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排送风口、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空调回风口、温度传感器、控制器、第一风阀、风机、用于制冷的制冷循环模块和用于制热的供热循环模块;
所述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包括进风口、出风口、金属辐射孔板和围槽,主要通过辐射传热实现对乘员舱前排的温、湿度控制,所述金属辐射孔板设于围槽顶面,所述金属辐射孔板外表面的上方为乘员舱空调区,所述金属辐射孔板与围槽围合的区域为缓冲蓄能区,所述进风口、出风口分别设于缓冲蓄能区的进风端与出风端,所述进风口与风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出风口与空调回风口连接,所述乘员舱空调区的回风通过空调回风口返回空调系统的风道;
所述空调回风口的出风端分别与制冷循环模块的进风端、供热循环模块的进风端连接;
所述第一风阀设于空调回风口与制冷循环模块进风端、供热循环模块进风端之间的风管上,用于引入室外新风至空调系统;
所述制冷循环模块的出风端、供热循环模块的出风端均与风机的入口连接;
所述风机的出口还与后排送风口连接,用于向乘员舱后排送冷风或热风;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风阀、风机、制冷循环模块、供热循环模块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阀的开度、风机的启停、制冷循环模块的启停与制冷量、供热循环模块的启停与制热量、接收温度传感器发送的信号;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于乘员舱空调区内,用于检测乘员舱空调区内的温度值,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模块设有第二风阀、第三风阀、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
所述第二风阀设于制冷循环模块的进风端,所述第三风阀设于制冷循环模块的出风端;
所述蒸发器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制冷剂管道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制冷剂管道和膨胀阀连接,所述膨胀阀通过制冷剂管道与蒸发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风阀、第三风阀和膨胀阀连接,用于控制第二风阀、第三风阀的开关状态,调节第二风阀、第三风阀以及膨胀阀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模块设有第四风阀、第五风阀、热交换器、发动机和水量调节阀;
所述第四风阀设于供热循环模块的进风端,所述第五风阀设于供热循环模块的出风端;
所述热交换器通过热水管分别与发动机、水量调节阀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四风阀、第五风阀和水量调节阀连接,用于控制第四风阀、第五风阀的开关状态,调节第四风阀、第五风阀和水量调节阀的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辐射孔板的孔径为1-3mm,开孔率为6%-7%,厚度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辐射孔板采用铝或铝合金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槽的外表设有聚氨酯保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设有空气载能辐射空调末端的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蓄能区的高度设为200mm-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97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管支架总成点焊工装
- 下一篇:一种高精准度物料搬运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