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采血毛细管的划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78287.9 | 申请日: | 202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79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士金;于光学;翟木玉;周仕玲;周长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金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H7/04 | 分类号: | B25H7/04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李坤 |
| 地址: | 256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采血 毛细管 划线 装置 | ||
一种一次性采血毛细管的划线装置,属于采血管划线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装置的输入端相连,划线笔(21)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上侧,划线笔(21)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有至少两支,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定位板;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以及输送电机(2),输送辊至少设置有两组,每相邻的两组输送辊的相邻的一侧在轴线方向上重合,每个输送辊的侧部均设置有轴向的输送槽(1001),各输送辊均与输送电机(2)相连。本发明实现了自动对采血毛细管划线,划线速度大大提高,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避免了油墨滴落造成的工作环境恶化。
技术领域
一种一次性采血毛细管的划线装置,属于采血管划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次性采血毛细管上通常会设置标线,以保证采血充足,目前通用的做法是工人直接将油墨通过印刷的方式在采血毛细管上印刷出标线,并且需要等待油墨晾干后,再将划线好的采血管放置到包装盒内,划线的速度很慢,并且油墨会滴落到地面上,导致工作环境脏乱,导致工作环境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毛细管的上料,并自动完成对采血毛细管划标线的一次性采血毛细管的划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次性采血毛细管的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输送装置以及划线笔,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与输送装置的输入端相连,划线笔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上侧,划线笔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并排设置有至少两支,上料装置的一侧设置定位板;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辊以及输送电机,输送辊至少设置有两组,每相邻的两组输送辊的相邻的一侧在轴线方向上重合,每个输送辊的侧部均设置有轴向的输送槽,各输送辊均与输送电机相连。
优选的,每个所述输送辊均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两圆形的输送板,每个输送板上均设置有输送槽,两个输送板上的输送槽正对设置。采血毛细管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两个输送板上,避免采血毛细管无法顺利完成输送的问题。
优选的,每组所述输送辊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槽,每相邻的两个输送槽之间的弧长等于或大于采血毛细管的周长。每相邻两输送槽之间的弧长等于或大于采血毛细管的周长,保证划出的标线能够环绕采血毛细管设置,使用时方便观察。
优选的,所述划线笔包括划线笔主体以及设置在划线笔主体端部的软毛。划线笔主体上设置有软毛,能够避免与采血毛细管之间发生刚性接触而破坏采血毛细管。
优选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轮以及料仓,上料轮的下部设置在料仓内,输送装置设置在上料轮一侧,上料轮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动力装置,上料轮的侧部设置有若干上料槽,采血毛细管随上料槽的转动而输送至至输送装置上。上料轮通过上料槽将采血毛细管逐根输送至输送辊上,实现了逐根自动上料,避免划线时相邻采血毛细管之间相互妨碍。
优选的,所述的上料轮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拨杆,拨杆的顶部朝向输送装置的方向弯折,形成将采血毛细管推离上料槽的推料部。推料部能够将上料槽内的采血毛细管推送至输送辊上,避免采血毛细管粘在上料槽内,而导致采血毛细管折断。
优选的,每支所述的划线笔均连接有带动其平移的平移装置,划线笔的移动方向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平移装置带动划线笔平移,能够根据需要调节划线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装置包括平移电机、平移滑块以及螺杆,螺杆垂直于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设置,平移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平移电机与螺杆相连。平移电机通过螺杆带动划线笔平移,能够精确控制划线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平移滑块上设置有安装筒,划线笔的上部滑动伸入安装筒内,安装筒上设置有对划线笔锁紧的锁紧螺栓。通过锁紧螺栓方便对划线笔进行锁紧和打开,方便更换划线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金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金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2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