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6422.6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光辉;任秀艳;徐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75/14;C08G18/76;C08G18/75;C08G18/67;C08G18/66;C08G18/48;C08G18/44;C08G18/34;C08G18/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玻璃 基体 水性 聚氨酯 复合 涂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水性涂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分步法所制备的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其性能优于传统的单组份、双组份水性涂料,本发明所制备的水性涂料由聚碳酸酯聚氨酯树酯的第一组份和含有烯键式不饱和聚氨酯树酯的第二组份组成,其中第二组份是通过二异氰酸酯类单体、聚醚(酯)多元醇、水性扩链剂和羟基丙烯酸酯聚合形成的含有烯键式不饱和聚氨酯预聚体,使水性涂料在干燥/高温下自由基固化交联,形成坚固的涂层。所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涂层的拉伸强度高达30MPa。解决了水性聚氨酯涂层对基体保护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力学性能和预期拓宽水性聚氨酯的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性涂料的合成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涂料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绿色环保涂料之一,其中水性涂料占比重较大的是水性聚氨酯涂料。水性聚氨酯涂料具有附着力强,硬度高,耐热性好等特点,还具有易挥发物(VOC )含量低的特性,逐渐替代溶剂型聚氨酯涂料。水性聚氨酯涂料在木器漆方面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此外还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家具涂料、汽车涂料、建筑涂料、塑料涂料、防腐涂料等。同时,在特殊领域如航空航天,军工和能源等也有部分涂料是水性涂料。但是水性聚氨酯涂膜的耐磨性和防护基材的破损性能较差。水性聚氨酯涂层对脆性基材无防碎性能,例如玻璃基材。因此提高水性聚氨酯涂料的综合性能,克服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缺陷,提高国产水性聚氨酯涂料在国内市场份额,加快我国水性聚氨酯涂料产业发展步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传统的水性聚氨酯涂料,在环保与疏水性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与改善,汪艾军(申请专利号:CN201910220226.5)发明的环保型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涂料广泛应用于各种汽车表面、客车车厢、机车车头、电力设备、汽车部件、仪器仪表等表面涂装。刘维锦(申请专利号:CN201710763936.3)制备了一种氟硅烷改性聚氨酯疏水薄膜,因其具有优良的疏水性,且制备方法简便,可应用于自清洁、防水材料领域。
但对于脆性基材或在极端环境下基材需要保护的涂料还有待于开发,因此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的强度是制备水性聚氨酯涂层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自由基固化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层克服了传统水性聚氨酯强度低的问题。拓宽了水性聚氨酯在易碎基材方面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涂层对基材的保护能力,拓宽其在易碎基体上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于提供了主体组分自由基固化及添加复合增强组分。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玻璃基体的水性聚氨酯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和条件如下:
(1) 制备第一组份聚碳酸酯聚氨酯水性乳液
a、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
将二异氰酸酯类I、聚碳酸酯多元醇、水性扩链剂、催化剂、小分子扩链剂按照质量比100:60-70:6-8:0.1-0.3:0.5-1混合均匀,放入四口反应器中,并将四口反应器放入恒温水槽中,搅拌并向该体系通入氮气,温度保持在70℃,保温2-4小时,聚合反应结束,得到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合物;所述的二异氰酸酯类I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碳酸酯多元醇为聚碳酸酯二元醇,水性扩链剂为2,2-双羟甲基丙酸,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小分子扩链剂为1,4丁二醇;
b、聚碳酸酯聚氨酯水性乳液的制备
将(1)a中所制备的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合物降温至50℃,向中加入与水性扩链剂等摩尔比的三乙胺进行中和,0.5-1小时后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与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合物质量比为6:4,高速搅拌乳化,得到聚碳酸酯聚氨酯水性乳液;
(2) 制备第二组份含有烯键式不饱和聚氨酯的水性乳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64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