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光溶酶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75030.8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杜刚;冯杨振;党耶城;陈莉;余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07/68 | 分类号: | C07D307/68;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熙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光 溶酶体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光溶酶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强供电子型的二烷基苯胺为给体、以强缺电子型的TCF为受体构筑D‑π‑A型的共轭化合物,分子内强的电荷转移作用使得发射波长红移,达到远红光区域,同时具有大的Stokes位移;在化合物中引入了增强水溶性的烷氧基链,且控制化合物的分子量大小,使得其在水中溶解度较好,应用时在工作浓度范围内,不至于在细胞中发生聚集淬灭现象;分子中引入了二甲氨基,在细胞中应用时可以定位到溶酶体。综合来看,从荧光基团、识别基团和水溶性三个方面构建探针分子,将其用于溶酶体的靶向标记成像时,灵敏度高、自吸收少、背景干扰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光溶酶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基于荧光探针的荧光成像具备操作简便、对细胞损伤性小、可视化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细胞领域的标记成像。因生物背景在光激发下本身也能发射荧光,为了避免这种背景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选择发射波长更长的荧光材料就显得格外有价值。同时,分子本身需具备较好的水溶性,这样在生物环境中应用时能避免聚集诱导荧光淬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发光性能。溶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内含大量的水解酶,控制着蛋白质、多糖、核酸等大分子的降解,在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溶酶体进行靶向成像,并监测其变化过程意义重大,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目前市售较成熟的溶酶体标记探针主要是BODIPY的衍生物,合成相对复杂,价格较高,如LysoTracker red DND-99,其最大发射波长勉强达到红光区域,为590nm,而且Stokes位移非常小,仅仅只有13nm;而LysoTracker Deep Red尽管最大发射波长达到远红光区域,但是Stokes位移也很小,只有21nm。探针的Stokes位移太小,在使用中很容易产生自吸收的背景干扰。针对这些不足,亟需开发一种制备方法相对简单、水溶性好、能发射远红光且Stokes位移较大的荧光材料,以获得成本低、灵敏度高的溶酶体荧光探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好、发射远红光的溶酶体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可供用于溶酶体的靶向成像。该类化合物在模拟细胞环境下,最大吸收波长556nm,最大发射波长为638nm,Stokes位移较大,达到82nm,水溶性高达12μM,且合成相对简单,用于溶酶体的靶向标记时,最大发射波长位于远红光区域,背景干扰和自吸收影响小、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简单。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远红光溶酶体荧光探针,分子结构式如下述式Ⅰ:
式I中n=1或者2。
本发明以强供电子型的二烷基苯胺为给体、以强缺电子型的TCF为受体构筑D-π-A型的共轭化合物,分子内强的电荷转移作用使得发射波长红移,达到远红光区域,同时具有大的Stokes位移;在化合物中引入了增强水溶性的烷氧基链,且控制化合物的分子量较小,使得其在水中溶解度较好,应用时在工作浓度范围内,不至于在细胞中发生聚集淬灭现象;分子中引入了二甲氨基,在细胞中应用时可以定位到溶酶体。综合来看,从荧光基团、识别基团和水溶性三个方面构建探针分子,将其用于溶酶体的靶向标记成像时,灵敏度高、自吸收少、背景干扰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远红光溶酶体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式II化合物、用于缩合反应的催化剂I和添加剂I溶于有机溶剂I中,冰水浴下加入式III化合物,加入完毕后在室温下反应,得到式IV化合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2)将式IV化合物和式V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II中,加入用于缩合反应的催化剂II,室温下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具体反应式如下:
其中,n=1或者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5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