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3816.6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7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石华;袁正泉;赵荣涛;赵向娜;王长军;宋宏彬;魏晓;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入 灭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涉及捕杀蚊虫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内筒、吹风装置和诱剂盒,外壳上端开口,内筒悬置于外壳内,内筒上端设有出风口,内筒下端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和内筒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连通,吹风装置悬置于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的内筒内,吹风装置用于将空气从进风口吹向出风口,诱剂盒悬置于出风口的正上方,内筒的出风口伸出于外壳的上端开口,本发明提供的吸入式灭蚊装置提高了诱虫剂的扩散效率进而提高了捕捉或杀灭蚊虫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捕杀蚊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吸入式灭蚊器主要是通过光或诱虫剂来吸引蚊虫靠近灯具和诱剂盒,再通过灯具和诱剂盒下方的吹风装置在其周围形成负压,负压能够将昆虫吸入陷阱,达到诱集昆虫或者杀灭昆虫的作用;但是,目前吸入式灭蚊器均为向灭蚊器内部吸风,导致诱虫剂挥发后直接被吸入灭蚊器内部,扩散效果并不好,且对诱虫剂的消耗很大,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吸入式灭蚊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灭蚊虫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包括外壳、内筒、吹风装置和诱剂盒,所述外壳上端开口,所述内筒悬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内筒上端设有出风口,所述内筒下端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内筒外壁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连通,所述吹风装置悬置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的所述内筒内,所述吹风装置用于将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吹向所述出风口,所述诱剂盒悬置于所述出风口的正上方,所述内筒的出风口伸出于所述外壳的上端开口。
优选的,还包括悬垂筒,所述悬垂筒呈套筒状且两端开口,所述悬垂筒的一端无缝连接于所述内筒下端开口的边沿,所述悬垂筒的另一端下垂至所述外壳的底板上,所述悬垂筒为柔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还包括阻隔网,所述阻隔网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筒内,所述阻隔网位于所述吹风装置和所述悬垂筒之间的所述内筒内。
优选的,所述阻隔网呈锥形,所述阻隔网的大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尖端朝向所述进风口。
优选的,还包括筛网,所述筛网呈环状,所述筛网套设于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所述筛网的内壁固定设置于所述内筒外壁上,所述筛网的外壁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优选的,还包括诱虫灯,所述诱虫灯悬置于所述出风口的正上方。
优选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内筒的进风口并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另一端用于悬挂于外界支撑装置上,所述诱剂盒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的,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吹风装置和所述诱虫灯均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装置为可充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诱剂盒的侧壁呈锥形,所述诱剂盒的尖端朝向所述出风口,所述诱剂盒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诱剂盒网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入式灭蚊装置,包括外壳、内筒、吹风装置和诱剂盒,诱剂盒用于盛放诱虫剂并能够使得诱虫剂扩散开来,吹风装置能够将风吹向诱剂盒,并将诱虫剂的气味吹散,大大提高了诱虫剂的扩散速度,进而吸引更多的蚊虫靠近此灭蚊装置;又因为内筒的进风口和内筒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的环形空间连通,因此,当吹风装置工作时,外壳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呈负压,当蚊虫被吸引至环形空间上方时就会被负压从外壳的上端开口吸入环形空间以及内筒中,最终达到灭虫的效果,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吸入式灭蚊装置的灭蚊虫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8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