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73731.8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5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06 | 分类号: | H05B3/0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洪荒之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姜书新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加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管道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方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设有调位装置,所述调位装置包括调位螺栓,所述调位螺栓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设有电热带、云母板、高温橡胶板和石棉板。本发明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将电热带、云母板、高温橡胶板和石棉板固定在管道上,对管道进行加热,通过减震装置保护管道,减小管道内流体流动的影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远红外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线又称为长波红外线,其波长范围从5.6微米至1000微米。远红外加热技术利用热物体源所发射出来的远红外线照射被加热物料,使物料吸收远红外线后内部分子和原子共振产生热能,以达到加热的目的,是一种辐射传热的过程。利用这项技术可提高加热效率,节约能源。市政管道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对市政管道有个很常见的辅助方式便是加热,如果运用远红外加热技术会极大的节省能源,但传统的加热装置大都结构复杂,相应的,成本也会很高,此外,也没有一些保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远红外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方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具,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设有调位装置,所述调位装置包括调位螺栓,所述调位螺栓的一端设有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二夹具上设有电热带、云母板、高温橡胶板和石棉板;所述第二底座下方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液压伸缩杆和万向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上方开有嵌槽,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具下方设有滑块,所述第一底座上对应第二夹具上滑块的位置处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夹具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一底座的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调位螺栓与所述第二夹具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调位螺栓与所述第一夹具之间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调位螺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下方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调位螺栓远离动力装置的一侧设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与所述调位螺栓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的一侧设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与所述第三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座上方设有电机架,所述电机架与所述电机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电机架之间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底座下方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下方设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下方设有缓冲座,所述缓冲柱与所述缓冲座的接触面为斜面,所述缓冲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间隙设置,所述第三底座对应缓冲座的位置处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缓冲座上开有传动孔,所述第二底座上开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上方设有缓冲架,所述缓冲架铰接在所述转动孔中,所述缓冲架的两端与所述传动孔之间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夹紧装置将电热带、云母板、高温橡胶板和石棉板固定在管道上,对管道进行加热,通过减震装置保护管道,减小管道内流体流动的影响,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远红外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7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运动姿态识别的人机物联穿戴设备
- 下一篇: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落地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