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泥处理方法及煤泥处理复合制剂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73032.3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5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仕(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C02F11/148;C02F103/10 |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强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方法 复合 制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泥处理方法及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属于煤矿污水处理领域,煤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喷淋塔将混合有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的药水喷淋到煤泥混合物上;(S2)水循环传动系统将经药水喷淋后形成的煤泥混合物从喷淋塔传输至沉淀池中,煤浮选装置对精煤进行筛选;(S3)压滤系统将泥渣压制成泥饼,并将污水排放至水循环传动系统中以循环利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煤泥处理复合制剂。本发明公开的煤泥处理方法及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包采用水性制剂制成,污染小,可自然降解,更环保安全。该煤泥处理方法采用环保安全的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结合循环水路处理手段,使煤泥处理过程既高效可靠,又环保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泥处理方法及煤泥处理复合制剂。
背景技术
洗煤厂污水主要来自于设备间接冷却水、设备和产品的直接冷却废水、除尘废水、冲渣废水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煤泥废渣和少量的润滑油脂,易造成污水处理管道和设备堵塞或结垢。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入水处理剂的方式,减少其中煤泥废渣的沉淀来解决堵塞问题。常规水处理剂中通常加入絮凝剂以及油性处理制剂,以达到快速降解水中颗粒物浓度的效果,但是会提高管道结垢几率,且污染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煤泥处理方法及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包采用水性制剂制成,污染小,可自然降解,更环保安全。该煤泥处理方法采用环保安全的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结合循环水路处理手段,使煤泥处理过程既高效可靠,又环保安全。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煤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煤泥混合物经传动装置传送至喷淋塔后,喷淋塔将混合有煤泥处理复合制剂的药水喷淋到煤泥混合物上,使煤泥被相互分离,以便浮选精煤;(S2)水循环传动系统将经药水喷淋后形成的煤泥混合物从喷淋塔传输至沉淀池中,煤浮选装置对漂浮于污水表面的精煤进行筛选分离,剩余的煤泥污水在沉淀池中沉淀;(S3)压滤系统抽取沉淀池中的污水,将污水中的泥渣过滤压制成泥饼,并将经过滤处理的污水排放至水循环传动系统中以循环利用。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煤泥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5)煤泥混合物在喷淋塔中经洗涤产生的废气通过气体过滤净化系统排出。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煤泥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6)第一喷淋泵抽取清水池中的水流送至喷淋塔进行喷洒,其中,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在清水池中进行添加;当水循环传动系统的水流量为2km3/h时,需保证煤泥处理复合制剂满足2~5个PPM的加料量。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在步骤(S5)中,气体过滤净化系统包括冷凝塔、除雾器、风机以及排气烟囱;除雾器设在冷凝塔内,喷淋塔中的废气传输至冷凝塔中,经除雾器除雾后传输至风机,并通过排气烟囱排气;其中,除雾器可捕捉废气中的雾粒或浆液并冷凝成冷凝水,冷凝水排入水循环传动系统中。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煤泥处理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7)第二喷淋泵抽取清水池中的水流送至冷凝塔进行喷洒,其中,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在清水池中进行添加;当水循环传动系统的水流量为2km3/h时,需保证煤泥处理复合制剂满足2~5个PPM的加料量。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在步骤(S3)中,压滤系统包括压滤机、渣浆泵以及泥饼传输装置;渣浆泵抽取沉淀池中的污水送至压滤机中,压滤机将泥渣压制成泥饼,并将经过滤处理的污水排放至水循环传动系统中,泥饼传输装置用以传输泥饼。
本发明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在步骤(S2)中,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以刮除沉淀于池壁的污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煤泥处理方法的煤泥处理复合制剂,包括煤浮选处理制剂以及精煤疏水剂;在煤泥处理复合制剂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将煤浮选处理制剂以及精煤疏水剂按照1:1-1.5的比例添加至清水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仕(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昭仕(厦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3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