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2854.X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云;柴永明;孙彦民;刘宾;于海斌;刘晨光;南军;周鹏;蔡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1J21/04 | 分类号: | B01J21/04;B01J32/00;B01J35/10;B01J37/00;B01J37/10;B01J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渣油 加氢 金属催化剂 载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先采用常规氧化铝干胶挤条、干燥、焙烧制备氧化铝载体,然后所述的氧化铝载体在介质气氛下进行水热处理以调控氧化铝载体的孔结构,得到适宜孔结构的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所述的介质为醋酸、去离子水和氨水中的一种或多种,介质优选为多种时,将所述的氧化铝载体在多种介质气氛下先后进行水热处理。本发明方避免过度依赖氧化铝干胶的性质和挤条造孔剂的引入方法,大大降低渣油加氢脱金属载体的制备难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渣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石油化工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原油资源日趋紧张、原油劣质化趋势日益加剧,以及市场对轻质油品需求量增多和各国环保标准日益提高的形势下,炼厂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寻找将重质油更有效、经济的转化为轻质油的方法。世界各国炼油企业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对重质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组合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工艺,可以拓宽催化裂化的原料来源,改善原料质量,降低装置操作苛刻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原油的日益重质化、劣质化,这种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国内的科研院所如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和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相继开发出了相关的专利技术和与之配套的系列加氢预处理催化剂。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出了蜡油加氢预处理R-VHT技术、渣油加氢处理RHT技术以及渣油加氢处理技术(RHT)及其与重油催化裂化(RFCC)双向组合技术等。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4]为适应加工进口含硫原油的需要,开发了S-RHT渣油加氢处理和蜡油加氢处理技术。
渣油加氢处理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高活性、良好稳定性催化剂的开发。通常情况下,加氢预处理是在多个串联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这些反应器中首先填充的便是加氢脱金属(HDM)催化剂,其次才是加氢脱硫(HDS)及加氢脱氮(HDN)催化剂。HDM催化剂首先与FCC原料接触,脱除原料油中的各种金属杂质(主要是脱除Ni和V)。这些金属杂质若不首先脱除,便会对下游的HDS和HDN催化剂造成严重的毒害作用,影响整体的加氢预处理效果;而且,进入催化裂化装置的金属化合物能毒害FCC催化剂,例如,镍中毒会造成催化剂的选择性变差,使催化剂表面积炭增多,汽油产率降低,而钒能使FCC催化剂永久性的失活[5]。由此可以看出,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加氢预处理效果,以及下游的FCC工艺。所以开发高活性,好稳定性的HDM催化剂显得尤其重要。
加氢脱金属过程研究的重点在于开发高活性和使用寿命长的HDM催化剂。由于重油及渣油结构复杂,其中存在胶质、沥青质等大分子化合物,各种含杂原子(S、N、O)化合物以及各种金属(Ni、V、Fe)化合物,所以加氢脱金属催化剂的设计要考察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不同的重质原料油,其性质差别很大,因而对HDM催化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对特殊的原料进行裁缝式的催化剂设计。HDM催化剂一般选用大孔的γ-Al2O3或是η-Al2O3作为载体。载体须具有适宜的表面酸性及孔结构,方能维持活性与稳定性的平衡。氧化铝的表面酸性可以通过调节其焙烧温度来调控,一般焙烧温度越高,表面羟基的数量越少,表面酸性越弱[16]。专利[17]报道的HDM催化剂其表面酸性一般在0.1-0.2mmol/g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2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