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0743.5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7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国;卫绍松;李乾松;王梅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9/50 | 分类号: | B01D2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王婷婷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过滤 装置 以及 道路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涉及城建配套设施件技术领域,能够过滤雨水中的细小颗粒,改善城市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问题。包括过滤单体;所述过滤单体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的顶端设置有挡件,所述挡件用于挡住雨水从所述内筒的顶端进入内筒中,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内筒的四周侧壁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筒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进水口置于所述外筒中,所述内筒的中轴线与所述外筒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城建配套设施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路面硬化率不断提高,雨水径流量增大,雨水中的细小颗粒物随雨水排入天然水体,其附着的各种污染物对天然水体形成面源污染。
例如,大气,屋面,和地面环境中的N(氮元素)、P(磷元素)、有机物和重金属附着在颗粒物上随雨水冲刷进入天然水体中,因现多数城市实行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城市附近水体,从而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过滤掉雨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物和杂物,进而缓解城市径流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雨水过滤装置以及道路雨水口,能够过滤雨水中大部分细颗粒物和杂物,缓解城市径流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单体;
所述过滤单体包括内筒和外筒;
所述内筒的顶端设置有挡件,所述挡件用于挡住雨水从所述内筒的顶端进入内筒中,所述内筒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内筒的四周侧壁设有多个第一过滤孔;
所述外筒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内筒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进水口置于所述外筒中,所述内筒的中轴线与所述外筒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
可选地,所述挡件为一个半封闭的槽体,所述槽体倒扣在所述内筒的顶端,所述槽体的开口端沿所述内筒的轴向竖直向下,且将所述内筒的内腔与所述腔室贯通。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体还包括多个第一折板和多个第二折板;
所述第一折板的板面中空,形成内端面和外端面,所述第一折板套设在所述内筒外,其内端面与所述内筒的外筒壁固定,所述第一折板的外端面为自由端,与所述外筒的四周内壁具有间隙;
所述第二折板的板面中空,形成内端面和外端面,所述第二折板的外端面与所述外筒的四周内壁固定,所述第二折板的内端面为自由端,与所述内筒的四周外壁具有间隙;
所述第一折板和所述第二折板沿所述内筒的轴向交错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板顶面上设有第三过滤孔,并接入内筒。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板上设有多层透水滤布。
可选地,所述内筒的四周侧壁外裹多层透水滤布;所述腔室的底端设有多层透水滤布。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过滤单体以呈阵列排布且组合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体的至少一面侧壁设置有连通孔;
任意所述过滤单体的连通孔与相邻所述过滤单体的连通孔相通。
可选地,所述雨水过滤装置还包括雨水流出部;
所述雨水流出部设置于所述过滤单体的底部,并与所述过滤单体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二过滤孔连通;所述雨水流出部底部设置有用于连接雨水管道的管道连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7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胶囊用的自动理瓶机
- 下一篇:一种改性聚氨酯专用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