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70719.1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叶昌鹏;雷建俊;钱波;王成;白直旭;余闯;吴则祥;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5 | 分类号: | G06F30/25;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温度 变化 离散 模型 建模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DEM模型中的参数;
S2:利用PFC2D建立模型:按照预先计算好的网格类型划分好网格,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
S3:颗粒试样的制备采用各向同性压缩法,在侧向和竖向施加10kPa的稳定压应力,然后粒级配生成相对密实度为Dr的松散颗粒试样;
S4:建立颗粒试样模型,然后对以生成的试样进行侧限压缩固结,其边界条件为y方向上施加的100kPa的稳定压应力,x方向上的墙体保持固定;
试样经过初始固结之后,在保持x方向的墙体固定,y方向上的墙体稳定100kPa伺服的边界条件不改变的情况下,再进行循环热固结试验;
通过颗粒在温度循环过程中体积的变化造成的接触力的变化来试验温度循环的热胀冷缩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4还包括:其中,随温度的变化,颗粒的半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Ri=(1+αΔT)Ri0
式中:Ri0为在起始温度下的颗粒i的半径;α为颗粒的热膨胀系数;R为终了温度下的颗粒i的半径;ΔT为起始温度与终了温度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2还包括:在颗粒生成后,循环计算至试样内部平均不平衡系数αf小于1e-5;试样的初始状态下力链均匀分布;
式中:N是颗粒的总数;C是总的接触数数;Ci是第i个颗粒的接触数量;F(ij)是第i个颗粒的第j个接触的接触力;Fb(i)是第i个颗粒的体积力;Fc(i)是第i个接触的接触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循环热固结记载过程如下:在循环过程中,颗粒从初始温度T0的条件下,在变温幅值Tcyc,以固定的温度增量ΔT进行加载,即:T0~T0+ΔT~T0+2ΔT~.......~T0+Tcyc~T0+Tcyc-ΔT~T0+Tcyc-2ΔT.......~T0~T0-ΔT~T0-2ΔT~.......~T0-Tcyc~T0-Tcyc+ΔT~T0-Tcyc+2ΔT~T0,为1个循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考虑温度变化的离散元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的循环热固结记载过程如下:在循环过程中,颗粒从初始温度T0的条件下,非对称变温幅值Tcyc,以固定的温度增量ΔT进行加载,即:T0~T0+ΔT~T0+2ΔT~.......~T0+Tcyc~T0+Tcyc-ΔT~T0+Tcyc-2ΔT.......~T0为1个循环。
6.一种20°~80°循环下的土体孔隙比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土体的热膨胀系数α为1×10-6℃-1且所述土体为非保护土;
非饱和性砂土的初始孔隙比为e0,最大孔隙比为emax,最小孔隙比为emin,相对密实度Dr=(emax-e0)/(emax-emin);
在经过不同的循环次数Ncyc后,e采用下式求解:
其中,Ncyc表示温度循环次数;
其中,V、A、B表示计算参数,采用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大学;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7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