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70534.0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87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世乐;何小溪;袁石华;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通用铸锻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28/00;B21D53/2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高炳龙 | 
| 地址: | 44202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锯齿 垫圈 连续 冲压 侧切落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其包括一个侧切凸模和两个侧切凹模;侧切凸模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沿侧切凸模轴向布置的外刃面,两个外刃面对于侧切凸模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布置,外刃面的直径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大径相对应,外刃面的高度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高度相对应;每个侧切凹模周面上设置有一个沿侧切凹模轴向布置的内刃面,内刃面的直径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大径相对应,两个内刃面分别于两个外刃面的布置位置相对应,内刃面位于外刃面的径向外侧。本发明方便了内齿锯齿锁紧垫圈或内外齿锯齿锁紧垫圈的快速加工。本发明能够在保证外齿不变形的前提下,分离料带与零件,最终制造出质量可靠稳定锯齿锁紧垫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加工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
背景技术
锯齿锁紧垫圈零件产品已经广泛用于航空、航天以及轮船等领域,锯齿锁紧垫圈一般包括内齿锯齿锁紧垫圈和内外齿锯齿锁紧垫圈,该零件对锁紧性能以及形状、尺寸、质量要求高,必须借助模具生产,一般加工工艺为:下料一钳工打穿丝孔一线切割外形和内孔一压齿成形一钳工修齿和打磨伤印一热处理使其达到氧化或镀锌钝化。由于锯齿锁紧垫圈零件结构形状复杂特殊,质量要求高,而且常规模具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因此导致加工出来的零件难以满足产品尺寸及工艺要求,需手工逐齿修整并打磨伤印。但人工修整存在产品尺寸一致性差,影响产品的锁紧性能,而且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需要投入的人工过多,加大了生产企业的成本。同时这样加工出来的零件取件也很不方便
现有技术中,齿锯齿锁紧垫圈的另外一种加工方法为:落料冲孔-切外齿-切内齿,落料冲孔时以板料外形定位,切外齿时以内孔定位,切内齿时以外齿外形定位,此加工工艺定位基准多,容易导致零件尺寸稳定性差,客户抱怨等问题,故锯齿锁紧垫圈的连续冲压加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于连续冲压加工的锯齿锁紧垫圈不可缺少的一环为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的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其能够在保证外齿不变形的前提下,分离料带与零件,最终制造出质量可靠稳定锯齿锁紧垫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锯齿锁紧垫圈连续冲压侧切落件结构,其用于实现连续冲压成形的锯齿锁紧垫圈与料带的脱离,包括一个侧切凸模和两个侧切凹模;侧切凸模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沿侧切凸模轴向布置的外刃面,两个外刃面对于侧切凸模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布置,外刃面的直径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大径相对应,外刃面的高度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高度相对应;每个侧切凹模周面上设置有一个沿侧切凹模轴向布置的内刃面,内刃面的直径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大径相对应,两个内刃面分别于两个外刃面的布置位置相对应,内刃面位于外刃面的径向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切凸模包括上连接块和上切料块,上连接块的底面上镶嵌有两个上切料块,两个上切料块相对于上连接块的中心轴线旋转对称布置,每个上切料块的外周面为外刃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上连接块为圆柱体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上切料块沿径向的截面形状为扇形、沿轴向的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圆柱体状的上连接块的外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沿其轴向布置的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侧切凹模包括下连接块和下切料块,下切料块的侧端面上设置有所述内刃面。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下连接块为立方体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下切料块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锯齿锁紧垫圈的槽,槽深与锯齿锁紧垫圈的外齿高度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锯齿锁紧垫圈包括外齿锯齿锁紧垫圈或者内外齿锯齿锁紧垫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通用铸锻分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通用铸锻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0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