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骨科脊柱手术中使用的椎体万向复位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69594.0 | 申请日: | 202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祥;王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文祥 |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8 | 代理人: | 王素花 |
| 地址: | 250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科 脊柱 手术 使用 万向 复位 | ||
本发明涉及椎体复位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骨科脊柱手术中使用的椎体万向复位器,包括若干个沿所述脊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定位锁止机构,所述定位锁止机构包括两分别关于脊柱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锁止组件,两所述锁止组件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椎体的腰后横突上,在脊柱的两侧分别分别安装有一固定棒,两所述固定棒用于实现对变形脊柱两侧的矫形复位与限位。本发明采用腰后固定的方式实现对人体变形的脊柱的限位固定,能够有效地保证患者脊柱的矫正、复位;在进行手术安装时可以根据当前患者的变形情况进行设定限位微调间距,同时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不同选择不同尺寸型号的固定棒,并可实现对不同固定棒的紧固定位与旋转限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椎体复位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骨科脊柱手术中使用的椎体万向复位器。
背景技术
成人脊柱由26块椎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除支持和保护功能外,有灵活的运动功能。虽然在相邻两椎骨间运动范围很小,但多数椎骨间的运动累计在一起,就可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其运动方式包括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等项。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
脊柱的病变变形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脊椎发生变形后造成的,而脊椎的变形包括脊椎侧弯、脊椎后凸和脊椎滑脱。针对不同的脊椎畸形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当自身脊柱畸形超过50度,且病程较长,则应尽早手术,以免严重影响心肺功能。
目前在进行脊柱手术时常采用脊柱内固定的方式,一般采用腰前路固定方式实现对脊柱的固定,但是这种手术固定的方式在对多位脊椎变形的患者进行手术固定时很难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整体脊柱术后康复性较差。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款专用于骨科脊柱手术中使用的多椎体万向复位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科脊柱手术中使用的椎体万向复位器,包括若干个沿所述脊柱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定位锁止机构,所述定位锁止机构包括两分别关于脊柱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锁止组件,各所述锁止组件均采用多轴向位移结构,两所述锁止组件均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椎体的腰后横突上,在脊柱的两侧分别分别安装有一固定棒,两所述固定棒用于实现对变形脊柱两侧的矫形复位与限位,各所述固定棒分别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位于同一侧的各所述锁止组件并通过各个所述锁止组件实现对其进行固定、防转限位,各所述固定棒采用低切轨迹结构实现对变形脊柱的矫形、复位与限位。
所述低切轨迹结构具体是指各所述固定棒的结构设计要求以及安装要求,各所述固定棒均采用弧形结构设计且整个所述固定棒的中心向下凸起且与脊柱椎体设置间隙。
低切轨迹结构可以保证在固定棒安装固定后能够有效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又可以有效地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从而保证整个变形脊柱的有效矫形复位。
优选地,所述锁止组件包括一水平的U型定位卡板,所述U型定位卡板设置在所述椎体的外侧且通过其自身的U型腔卡接在对应椎体的横突的上下两侧,在所述U型定位卡板的上部安装有一倾斜向下设置的锁紧长钉,所述锁紧长钉的内端插装固定在对应的椎体的横突内,在所述U型定位卡板的底部安装有一竖直设置的锁紧短钉,所述锁紧短钉的内端插装固定在对应的椎体的横突内,在所述U型定位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万向微调部件,所述万向微调部件用于实现对对应位置处的所述固定棒实现锁紧限位,所述万向微调部件可以调节所述固定棒的横向偏移,所述固定棒的两端均活动穿过所述万向微调部件。
调节式的横向偏移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个体患者的脊柱偏移矫形间距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文祥,未经陈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95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 下一篇:一种自动贴标签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