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8040.9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梁军;黄继盛;王萍;陈雪姣;周源;杨彦仙;全荟宇;苏其刚;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11 | 分类号: | G01R31/11;G01R31/08;G01R31/12;G01R31/52;G01R31/5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7709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配电 变压器 单相 注入 脉冲 接地 故障 定位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信号发生装置、放电检测传感器、可选择性接地装置和故障定位装置;信号发生装置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n共地连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某一相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相连;放电检测传感器的A、B、C端口和可选择性接地装置的A、B、C端口并联,并分别对应接入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A相、B相、C相;放电检测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信号采集到传输至故障定位装置。本发明选线和测距过程所需设备少,步骤简单,极大地减轻了运维人员的负担,降低了操作门槛,缩短了故障排查时间,有效提升了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相接地故障检测及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和用户相关联。配电网的安全关系着用户在电能安全、优质、经济等方面所提出的要求。随着我国配电网络的不断发展,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配电网络出现故障,应尽快找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并提出应对策略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尽量减少社会经济的损失。目前,10kV配网系统多采用辐射状网络,结构复杂,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
目前,配电网故障定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配电网接地选线装置故障判定的准确率不高;②故障指示器配置不科学,远程传输模式不可靠,利用重合断路器和故障指示器定位时,装置频繁误判、拒动,实际效果不明显。③在配网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占配网故障总数的70%以上,如何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的效率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单相脉冲信号注入的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及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不便于携带、安装的问题,并且本方法稳定性高、功能易于实现、无需大量分析数据,无需设计复杂算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包括:信号发生装置、放电检测传感器、可选择性接地装置和故障定位装置;
所述信号发生装置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n共地连接;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某相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相连;所述信号发生装置用于注入脉冲信号;
所述放电检测传感器的A、B、C端口和可选择性接地装置的A、B、C端口并联,并分别对应接入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A相、B相、C相;
所述放电检测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传输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脉冲信号;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故障定位装置;
故障定位装置用于根据信号传输模块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选的是,配电变压器选用Dyn11联结。
进一步,优选的是,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号通过无线或者有线传输方式传输至故障定位装置。
本发明同时提供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方法,采用上述基于配电变压器单相注入脉冲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置所述可选择性接地装置状态,任意使A相、B相、C相某一相直接接地;
步骤(2),所述信号发生装置按照一定的注入规则向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某相同时注入电压幅值为
步骤(3),所述放电检测传感器检测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电压信号,然后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给故障定位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0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