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产油栅藻及其培养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8006.1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7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师文静;樊亚超;张霖;李晓姝;廖莎;王鹏翔;朱化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P7/64;B01D53/56;B01D53/62;B01D53/84;C12R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油 及其 培养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株产油栅藻及其培养应用,该藻株为产油栅藻TMJ‑D3,其分类命名为栅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油栅藻及其培养应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与能源的消耗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能源安全问题是各国战略性的问题,寻找一种清洁、经济、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生物能源一直作为一个重要储备技术方向,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它逐渐成为各个国家和藻类学家关注的焦点。在诸多的生物质能源中,微藻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它们具有分布广泛、生物量大、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生物量产量高等特点。微藻的太阳能转化效率可达到3.5%,是生产药品、精细化工品和新型燃料的潜在资源,从微藻中得到的脂肪酸可转化成脂肪酸甲脂,即生物柴油,因此微藻常被认为是第三代生物燃料的理想原料。
通过选育优良藻株、优化培养条件、改进培养工艺、设计高性能光生物反应器均可以提高微藻油脂的产量,高油脂产量是实现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目前,选育性能优越的藻株是开展产油微藻生理研究和产业化培养的基础。
CN201110427579.6公开了一株栅藻藻株(
CN106467897A公开了一种富含油脂的栅藻及其培养应用,该藻株为MH-04,其分类命名为栅藻(
CN107177505A公开了一株栅藻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该藻株为HCS-02,其分类命名为栅藻(
上述两个专利公开的产油微藻是针对耐受SO2、耐低温等特定性能选育的微藻,用于其它方面时效果不太理想,因此还需选育具备更多其它功能的微藻,或者选育具备多功能的微藻,以使其更适于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油栅藻及其培养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产油栅藻固碳效率高,油脂含量高,特别是同时具备耐受NOx和高温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8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