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夹持模具、利用超声振动辅助电极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7717.7 | 申请日: | 202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0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全;王隆春;郭哲俊;奚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293 | 分类号: | A61B5/293;A61B5/263;A61B5/262;A61B5/37;A61B5/38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赵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模具 利用 超声 振动 辅助 电极 植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辅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模具,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滑道,所述滑道沿所述支架的竖直方向布置;所述滑道设有用于固定硅基神经探针的滑块,所述滑块能沿所述滑道的方向滑动;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滑块连接,并位于所述滑块上方,通过转动所述驱动部件向下运动驱动所述滑块向下移动,从而能带动硅基神经探针向下移动,使所述硅基神经探针精确的植入到目标脑区;
用于提供超声振动源的超声振子模组,所述超声振子模组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于夹持模具的顶部,所述超声振子模组与所述夹持模具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超声振子模组包括:超声振子、前盖板及后盖板,其中,所述超声振子的两侧设有正极接线端子、负极接线端子,分别用于连接交变电源的正极、负极;所述前盖板设置于所述超声振子底部,所述前盖板的上表面与所述超声振子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前盖板的下表面与支架的顶部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后盖板设置于所述超声振子的上部,所述后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超声振子的上表面连接;
固定于夹持模具滑块上的硅基神经探针,且所述硅基神经探针与所述超声振子模组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确保振动过程中振动能最大效率传导至所述硅基神经探针;
通过所述支架分别连接超声振子模组、硅基神经探针,并通过所述支架上的滑块带动硅基神经探针沿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前盖板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大端面与所述超声振子的下表面连接,所述锥形结构的小端面与所述支架的顶部通过生物相容性材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具通过三微软件建立模型,使用树脂材料进行3D打印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所述超声振子、所述前盖板通过应力螺栓将三部分固定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特征:
-所述前盖板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固定于所述支架的顶部;
-所述硅基神经探针采用紫外固化胶固定于所述滑块上,实现所述硅基神经探针和所述夹持模具的紧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模具和所述硅基神经探针的总重量能按照不同的动物植入实验进行个性化设计,所述夹持模具和所述硅基神经探针总重量不超过实验动物体体重的百分之五,满足长期慢性研究实验中实验动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77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