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及扭力梁分段式加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64305.8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郑玉磊;沈传舟;熊宜谋;张玉楼;苏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隆沙士基达(安徽)液压成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10 | 分类号: | C21D1/10;C21D1/62;C21D9/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叶美琴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力 高频 淬火 段式 线圈 加热 方法 | ||
1.一种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端部仿形线圈(1)和中部仿形线圈(2),端部仿形线圈(1)、中部仿形线圈(2)均为多瓣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仿形线圈(1)具有方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仿形线圈(1)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端部线圈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仿形线圈(1)包括两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端部线圈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仿形线圈(2)具有V型或U型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仿形线圈(2)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中部线圈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仿形线圈(2)包括两个首尾依次连接的中部线圈瓣,分别命名为中部线圈瓣A和中部线圈瓣B,中部线圈瓣A具有V型或U型截面,中部线圈瓣B设置在中部线圈瓣A内侧并且中部线圈瓣B具有V型或U型截面,中部线圈瓣B两端均设有向外延伸并与中部线圈瓣A连接的弧形部,弧形部的弧形开口方向与中部线圈瓣B的V型或U型开口方向相反。
8.一种扭力梁分段式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待加工工件沿其长度方向预分为第一加工段M1、第二加工段M2、第三加工段M3、第四加工段M4;
S2、在第一加工段M1、第二加工段M2、第三加工段M3、第四加工段M4的一端分别套设端部仿形线圈(1)、中部仿形线圈(2)、中部仿形线圈(2)、端部仿形线圈(1);
S3、启动电流,端部仿形线圈(1)、中部仿形线圈(2)加热,同时端部仿形线圈(1)、中部仿形线圈(2)、中部仿形线圈(2)、端部仿形线圈(1)分别在第一加工段M1、第二加工段M2、第三加工段M3、第四加工段M4内朝固定方向以预定速度从一端移动至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第一加工段M1与第四加工段M4关于待加工工件中心对称设置,第二加工段M2、第三加工段M3关于待加工工件中心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力梁高频淬火分段式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一加工段M1远离第二加工段M2一端套设端部仿形线圈(1),第二加工段M2靠近第三加工段M3一端套设中部仿形线圈(2),第三加工段M3靠近第二加工段M2一端套设中部仿形线圈(2),第四加工段M4远离第三加工段M3一端套设端部仿形线圈(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隆沙士基达(安徽)液压成型有限公司,未经保隆沙士基达(安徽)液压成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43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