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锁式安全型汽车门锁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3790.7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继开;陈积虎;郭伟;魏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创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79/02 | 分类号: | E05B79/02;E05B81/06;E05B81/32;E05B81/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汽车 门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锁式安全型汽车门锁,包括基板,基板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载件台,载件台上安装有传动杆、传动片、带转杆、微型电机、定位板、旋转圆盘、监测报警模块、承托板、锁位块,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定位板上,且微型电机通过定位板安装在载件台上,微型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蜗杆,且蜗杆与旋转圆盘啮合,承托板与锁位块为一体式结构,且承托板、锁位块转动安装在载件台上,旋转圆盘上包括有凸块,微型电机上的蜗杆带动旋转圆盘旋转,旋转圆盘通过凸块带动承托板与锁位块摆动;本发明当微型电机发生转动时,监测报警模块生成报警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提醒车主当前车辆门锁处于异常状态更加安全,部件集成化安装,维修更加高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锁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自锁式安全型汽车门锁。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汽车门锁系统由锁体、内开操纵机构、外开操纵机构、内锁止、外锁止、锁销等组成,门锁系统在整车中的应用,其目的是车门可靠地锁紧或安全的打开,当车门锁紧的时候不会因汽车振动、碰撞或者其他情况而意外将车门打开,导致意外发生,目前门锁普遍采用的结构为卡板式门锁,利用棘轮、棘爪一一对相互啮合的卡板止动爪实现车门的锁紧,以及通过锁体、外开操纵机构、内开操纵机构、内锁止、外锁止、锁销、电控机构等有序的动作来实现其功能,可实现的基本功能有:内/外开启功能、内锁止/解止功能、外锁止/解止功能、防误锁功能、儿童锁功能。
现有的汽车锁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各个部件直接安装在基座上,在后期维护时,需要一个个进行拆卸,较为麻烦,效率低,并且无法对门锁的状态进行监测,当门锁出现转动时,无法及时通知车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锁式安全型汽车门锁,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
各个部件直接安装在基座上,在后期维护时,需要一个个进行拆卸,较为麻烦,效率低,并且无法对门锁的状态进行监测,当门锁出现转动时,无法及时通知车主。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自锁式安全型汽车门锁,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载件台,所述载件台上安装有传动杆、传动片、带转杆、微型电机、定位板、旋转圆盘、监测报警模块、承托板、锁位块,所述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定位板上,且微型电机通过定位板安装在载件台上,所述微型电机的驱动端设置有蜗杆,且蜗杆与旋转圆盘啮合,所述承托板与锁位块为一体式结构,且承托板、锁位块转动安装在载件台上,所述旋转圆盘上包括有凸块,所述微型电机上的蜗杆带动旋转圆盘旋转,所述旋转圆盘通过凸块带动承托板与锁位块摆动,所述微型电机通过导线与监测报警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监测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无线控制信号,无线控制信号为开启信号时监测报警模块对微型电机的转动进行监测;
当转动值大于0时,监测报警模块生成报警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
当转动值等于0时,监测报警模块不生成任何信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板与载件台上均开设有锁孔,锁孔内设置有锁芯,锁芯的末端与传动片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片通过滑动杆与带转杆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板的表面开设有凹口,所述载件台通过螺钉安装在基板的凹口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监测报警模块、微型电机与汽车的供电器连接,由所述供电器对监测报警模块、微型电机进行供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带转杆与传动片之间的滑动杆还与载件台滑动安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监测报警模块还用于接收开启信号,当接收到开启信号时,监测报警模块才会对微型电机的状态进行监测,当微型电机发生转动时,监测报警模块生成报警信号发送给移动终端提醒车主当前车辆门锁处于异常状态更加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创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创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37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