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路不良轨道测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63740.9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9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任志俊;戚呈辉;杜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K9/08 | 分类号: | B61K9/08;G01R27/2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路 不良 轨道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轨道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路不良轨道测试装置,包括平台及固定于平台上的分路不良测试柜,分路不良测试柜的顶面设置显示器,分路不良测试柜腔体中安装直流电源、单片机、无线传输器、电流传感器,单片机上锡焊电压传感器;平台的底面转动设置前轴、后轴,前轴轴向两端分别设置前导电滑环,后轴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后导电滑环,直流电源正极引出的导线与后轴的右侧的后导电滑环相连,直流电源负极引出的导线经由电流传感器与后轴的左侧的后导电滑环相连,以测量出整个回路中的电流。该测试装置改变传统的人工检测的方式,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加快分路不良问题的解决效率,并将数据实时显示与保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电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路不良轨道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故障检测方法,尚处于纯手工检测的阶段,并且故障数据不能加以利用进行分析。手工测量效率较低,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这也极大地限制了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故障检测的的发展。通过采用一种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断点是轮轨接触电阻的测量装置,可以实时的显示其中轮轨接触电阻的数值,并且将数据保存下来,以供后续分析,此处分路不良形成的原因,为解决分路不良给出一定的数据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分路不良轨道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改变传统的人工检测的方式,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加快分路不良问题的解决效率,并将数据实时显示与保存。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分路不良轨道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及固定于平台上的分路不良测试柜,所述分路不良测试柜的顶面设置显示器,分路不良测试柜腔体中安装直流电源、单片机、无线传输器、电流传感器,单片机上锡焊电压传感器;
平台的底面转动设置前轴、后轴,前轴轴向两端分别设置前导电滑环,后轴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后导电滑环,直流电源正极引出的导线与后轴的右侧的后导电滑环相连,直流电源负极引出的导线经由电流传感器与后轴的左侧的后导电滑环相连,以测量出整个回路中的电流,测出的电流数据传递给单片机;
电压传感器连接到前轴两端的前导电滑环上,以测出前导电滑环两端的电压,测出的电压数据传递给单片机;
单片机对接收到的电流与电压数据进行编程,并将数据计算得出的轮轨接触电阻值通过无线传输器保存到数据库端,同时传输至显示器实时显示;
前轴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设置前从动轮,后轴的轴向两端分别安装设置后从动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轴、后轴均为阶梯轴,前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内前轴套、前滑动轴承、外前轴套,前从动轮安装于前轴上对应于外前轴套的轴向外侧轴径上,前导电滑环设置于前轴上对应于前从动轮的外侧,并通过前端盖限位固定,前滑动轴承安装于前轴承座上,前轴承座与平台固定连接;
后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内后轴套、后滑动轴承、外后轴套,后从动轮安装于后轴上对应于外后轴套的轴向外侧轴径上,后导电滑环设置于后轴上对应于后从动轮的外侧,并通过后端盖限位固定,后滑动轴承安装于后轴承座上,后轴承座与平台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的前端设置拉环扣,以实现与外部牵引件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直流电源采用24V直流电源。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合理;利用开尔文四线检测法检测轨道电路轮轨接触电阻,使用与高铁车轮相同的导电性能的材料做成的装置车轮,可以模拟出轮轨接触状态,通过电流传感器与电压传感器将数据传给单片机,并进行编程,利用无线传输给后台,并通过显示器实时输出轮轨接触电阻。此装置实现了分路不良故障检测的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分路不良的检测效率,节约了分路不良故障维修时间,改变了分路不良传统的手工测量诊断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3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