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3107.X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8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周振东;张旭阳;李一兴;张鲲羽;尤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5/04 | 分类号: | F16C35/04;F16C37/00;F16N39/02;F16N7/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王晶;徐俊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冷却 润滑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油箱上压盖,油箱上盖,油箱侧壁,油箱下压盖、密封环和油箱下盖共同组成了润滑系统的油箱;油箱内部储存有一定量的润滑油,所述油箱中间通过滚珠轴承、滚柱轴承、转子套筒和轴套连接转子,所述转子套筒下部套接有冷却管,冷却管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油箱下压盖上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以及冷却管共同构成润滑系统的冷却部分;滚珠轴承、滚柱轴承一侧设有油管路套筒,油管路套筒下端通过润滑油管连接位于油箱底部的润滑油管入口,油管路套筒中设有用于润滑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的管路和出口。该系统能够在泵组运行过程中实现泵组轴承的自我润滑,并实现润滑油的冷却和储存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用各类泵组轴承的润滑系统。尤其是一种将润滑、储油、冷却等功能集成为一体外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用水泵轴承目前通常采用外供油润滑的形式,即在水泵外侧布置独立的润滑油循环系统,并在轴承位置布置润滑油入口及润滑油出口,以此实现轴承位置的润滑。外供油系统的组成包括储油箱、冷油器、油泵、管路及各类阀门等设备。外供油系统虽然能够实现泵组轴承的润滑,但是其组成复杂,设备众多,采用这样的结构件占用大量的船上舱室空间,并使得舱室内其余设备的排布与布置困难重重。且外供油系统各部套也均需要安排独立的维修空间,对于小型化、集成化要求较高的船舶而言,传统的外供油润滑系统已经渐渐无法满足使用的需求。
且目前船舶用水泵使用变转速泵也较为普遍,泵组转速的改变意味着泵组轴承对于润滑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也对外供油系统在不同水泵运行工况时候的供油量控制提出了较大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而目前国内外无“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集成了储油箱、冷油器、并且具有自润滑功能的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泵组运行过程中实现泵组轴承的自我润滑,并实现润滑油的冷却和储存功能,并能够极大的提升润滑系统的小型化率、集成化率,降低润滑装置的体积与系统复杂程度,以达到提高末几级叶片安全性、可靠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上压盖、油箱上盖、油箱下压盖、油箱下盖、滚柱轴承、油箱侧壁、滚珠轴承、转子,所述油箱上压盖,油箱上盖,油箱侧壁,油箱下压盖、密封环和油箱下盖共同组成润滑系统的油箱;所述油箱内部储存有一定量的润滑油,所述油箱中间通过滚珠轴承、滚柱轴承、转子套筒和轴套连接转子,所述转子套筒下部套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连接固定在油箱下压盖上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以及冷却管共同构成润滑系统的冷却部分;所述滚珠轴承、滚柱轴承一侧设有油管路套筒,所述油管路套筒下端通过润滑油管连接位于油箱底部的润滑油管入口,油管路套筒中设有用于润滑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的管路和出口。
进一步,所述油箱侧壁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油箱上盖和油箱下盖,油箱上盖上面通过密封件和紧固件固定密封连接油箱上压盖,油箱下盖下面通过密封环和紧固件固定密封连接油箱下压盖。
进一步,所述滚柱轴承上方留有空间,该空间能够用于对润滑过程中产生的油汽进行排放。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管和油管路套筒组成输油段,所述输油段中润滑油从下而上运动。
进一步,所述润滑油从输油段流出后分别自上而下润滑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形成回油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的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系统代替外供油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闭式轴承冷却自润滑油系统将油箱、冷油器、油泵集中为一体,因此能够减小船舶润滑油系统的复杂程度,减小润滑设备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以及维修空间,减少外围管路安装所占用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3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钢板的钻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地表水体的浅层地热能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