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纤维缠绕工艺的高压储氢容器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62433.9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葛安泉;孙磊;何春辉;周佳琪;成志钢;赵晓航;许春华;严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00 | 分类号: | F17C1/00;F17C1/06;G06F30/20;G06F113/26;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彭星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杨舍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纤维 缠绕 工艺 高压 容器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纤维缠绕工艺的高压储氢容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高压储氢容器的基本参数: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工作压力Pw、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极限压力Pm、高压储氢容器的容积V、高压储氢容器的筒身长L、高压储氢容器的内半径R、纤维复合层螺旋缠绕的缠绕角α;
步骤2:获取纤维复合层及内衬层的材料性能参数: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σd、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模量EF、内衬材料的弯曲屈服强度σip、内衬材料的弹性模量E0、内衬材料的泊松比μ;
步骤3:计算纤维复合层的缠绕厚度值和内衬层的内衬厚度值;
(1)根据步骤1中高压储氢容器的基本参数和步骤2中纤维复合层及内衬层的材料性能参数确定设计准则和设计参数λ;其中,λ为Ⅲ型高压储氢容器的纤维强度利用系数;
(2)根据高压储氢容器在极限压力下的平衡公式和Ⅲ型高压储氢容器的承压特点,列如下平衡方程式:
a、轴向和环向内力平衡方程式为:
b、极限压力下平衡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σdtαsin2α+σdtθ=λRPm;
c、预应力下在极限压力的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σdtαsin2α+σdtθ+σipti=RPm;
以上各方程式中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d-高压储氢容器的内直径;
R-高压储氢容器的内半径;
P-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任意压力(PPm);
Pm-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极限压力;
Nl-薄膜的轴向内力;
Nθ-薄膜的环向内力;
σd-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强度;
σip-内衬材料的弹性极限;
tα-纤维复合层的螺旋缠绕纤维厚度;
tθ-纤维复合层的环向缠绕纤维厚度;
ti-内衬层的内衬厚度;
α-纤维复合层螺旋缠绕的缠绕角;
λ-Ⅲ型高压储氢容器的纤维强度利用系数;
t-t=tα+tθ+ti;
ri-高压储氢容器的任意半径(R<ri<R+t);
(3)根据轴向和环向内力平衡的平衡方程式、极限压力下平衡受力平衡的平衡方程式、预应力下在极限压力的受力平衡方程式求解得到:纤维复合层的螺旋缠绕纤维厚度tα、纤维复合层的环向缠绕纤维厚度tθ、内衬层的内衬厚度ti;
(4)求解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预应力值σp:根据变形协调条件εθ=εiθ,其中,εθ是纤维的环向应变,εiθ是内衬的环向应变;联立步骤3中(2)和(3)的公式,求得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预应力值σp;
以上各方程式中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E0-内衬材料的弹性模量;
EG-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μ-内衬材料的泊松比;
σip-内衬材料的弹性极限;
σiθ-内衬材料的环向应力;
Pw-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工作压力;
K-与材料中纤维和树脂比重相关的量;
步骤4:利用步骤2中纤维复合层及内衬层的材料性能参数,验证步骤3中计算结果:tα、tθ、ti、σp的准确性;
(1)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应变矩阵为:
{ε}=[Sij]{σ1};
其中,{ε}为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应变矩阵,[Sij]为复合材料的柔度矩阵,{σ1}为复合材料的应力矩阵;
(2)根据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应变矩阵和步骤2中纤维复合层及内衬层的材料性能参数,计算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整体刚度矩阵;
应力应变的转换矩阵
其中那么转换坐标系后的应变矩阵为:
,α为纤维复合层螺旋缠绕的缠绕角;
{εx}=[Tε]-1[Sij][Tσ]{σx};其中,Tσ为应力转换矩阵;
求出柔度矩阵:
得到整体刚度矩阵:
考虑三项应力状态,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3)计算应力分布;
a、列出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
{εr}=[Sij]{σr};
b、列出关于应力的常微分方程
其中:
c、根据上述应力的常微分方程的通解并利用边界条件:
σr|r=b=-P0,σr|r=d=0,求解待定系数,最终得到纤维复合层的环向应力和纤维复合层的径向应力关于半径r的计算公式:
其中:
G3=ζk2;
同理,内衬层在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环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关于r的计算公式为:
σir=[Pw(R2d2-R2b2)+P0(R2b2-b2r2)]·[r2(R2-b2)]-1;
σiθ=[Pw(R2r2-R2b2)+P0(R2b2-b2r2)]·[r2(R2-b2)]-1;
以上各方程式中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Pw-高压储氢容器承受的工作压力;
P0-外套对内衬的约束压力;
w-纤维复合材料的轴向位移;
z-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的轴线方向;
R-高压储氢容器的内半径;
a-高压储氢容器金属内衬层的内半径;
b-高压储氢容器金属内衬层的外半径;
r-高压储氢容器容器的任意半径(ard);
σθ-纤维复合层的环向应力;
σr-纤维复合层的径向应力;
σir-内衬层的环向应力;
σiθ-内衬层的径向应力;
ζ、β- A0-F0的控制变量;
σx-纤维复合层的径向应力;
σz-纤维复合层的轴向应力;
(4)根据Tsai-Wu强度准则判断高压储氢容器筒身段是否失效:若根据Tsai-Wu强度准则判断为不失效,则步骤3的(1)中确定的设计参数λ准确,求解得到的纤维复合层的螺旋缠绕纤维厚度tα、纤维复合层的环向缠绕纤维厚度tθ、内衬层的内衬厚度ti、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预应力值σp数值准确;若根据Tsai-Wu强度准则判断为失效,则重新修正确定设计参数λ,重复步骤3和步骤4直至根据Tsai-Wu强度准则判断为不失效;
Tsai-Wu强度准则:
Fiσi+Fijσiσj≤1,(i,j=1,2,3);
根据实验可以确定各项强度系数,其中:
当满足Fiσi+Fijσiσj>1时,就判断为失效;
以上各方程式中参数的含义如下所示:
Xt-纤维复合材料在X方向上的抗拉强度;
Xc-纤维复合材料在X方向上的抗压强度;
Yt-纤维复合材料在Y方向上的抗拉强度;
Yc-纤维复合材料在Y方向上的抗压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24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