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连轧中间坯厚度分布的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61625.8 | 申请日: | 202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万子龙;孙丽荣;武文腾;孙杰;丁敬国;张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38/04 | 分类号: | B21B38/04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吴琼 |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连轧 中间 厚度 分布 计算方法 | ||
1.一种热连轧中间坯厚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轧件出炉,将PDI数据发送给粗轧过程自动化,根据轧件长度划分样本;其中:PDI数据包括轧件尺寸数据、中间坯尺寸数据、成品尺寸数据、钢种名称以及化学组成成分;将轧件沿长度方向平均划分为N个样本,并标识样本之间的分界线,N1,将轧制时第1道次头部的第1个样本定义为第1样本;
步骤2:根据PDI数据触发粗轧模型计算,轧件按照粗轧轧制规程开始进行轧制过程;
步骤3:记录本道次粗轧入口温度,计算本道次轧制前各样本的温度;
各样本的温度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Ti,j为第i道次,第j样本的轧制前的温度,单位为K;i=1,2,3……a;j=1,2,3……N;Ti,j,k为第i道次第j样本中第k个采样点的温度,k=1,2,3……n,单位为K;n为每个样本内温度采样点总数;a为自然数;
步骤4:计算各样本到达辊缝处的温度,计算各样本与第1样本的温度偏差和轧制前厚度偏差;若本道次为粗轧第1道次,则轧制前厚度偏差为0;若本道次不为粗轧第1道次,则采用上一道次的轧制后的厚度偏差计算结果;
步骤5:进行本道次的轧制过程,对本道次进行基于温度、厚度的轧制特性分析,计算辊缝处温度偏差和轧制前厚度偏差造成的轧制后厚度偏差;
步骤6:继续后续道次轧制,重复步骤3-5;根据第a道次轧出的厚度和厚度偏差计算得到中间坯的厚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中间坯厚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步骤为:
步骤4.1:计算各样本从测温仪到达辊缝处所用的时间;
步骤4.2:利用计算得到的时间,计算各样本从测温仪到辊缝过程中各样本的空冷温降;
步骤4.3:计算得到各样本到达辊缝处的温度;
步骤4.4:最后计算得到各样本与第1样本辊缝处的温度偏差和轧制前厚度偏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中间坯厚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步骤为:
步骤5.1:以本道次第1样本实测轧制力和理论轧制力计算为基准,对轧制力计算公式进行修正;
步骤5.2:使用修正后的轧制力计算公式进行轧制特性分析,计算偏微分系数;
步骤5.3:计算温度偏差造成的本道次轧制后各样本与第1样本的厚度偏差;
步骤5.4:计算轧制前厚度偏差造成的本道次轧制后各样本与第1样本的厚度偏差;
步骤5.5:计算本道次轧制后的厚度偏差总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中间坯厚度分布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步骤为:
步骤6.1:重复步骤3-5计算可得到第a道次轧制后的厚度偏差;
步骤6.2:根据第a道次轧制后各样本的厚度和厚度偏差计算中间坯的厚度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162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泥复合材料打印机双喷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气净化设备的外壳钣金的折弯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