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60405.3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沈杰;李萌;苏长全;罗桂发;常罗;黄犀;刘阳;肖俊;许洪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莫燕华 |
地址: | 54561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隧道 围岩 强度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脚柱;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脚和固定板;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转动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测量钻头可拆卸式连接。该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限位板的弧度可以通过转动与隧道围岩进行角度贴合,并配合缓冲垫可以增加限位板与隧道围岩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测量运作时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围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周围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的客观评价,判断坑道或洞室的稳定性,确定支护的荷载和设计参数,确定施工方法,选择钻孔和开挖等施工机械,以及确定施工定额和预算等,由于岩石的复杂性,影响围岩分类的大部分因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各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大量的非确定因素,使得围岩分类成为隧道工程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然而现有的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设备体积过大,且测量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够全面的对隧道围岩强度进行快速测量,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并且不能够多角度的对测量装置进行角度调节,导致整体实用性降低,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设备体积过大,且测量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够全面的对隧道围岩强度进行快速测量,导致施工效率降低,并且不能够多角度的对测量装置进行角度调节,导致整体实用性降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机构、动力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两个脚柱,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左右两侧各设有个横杆,所述横杆上远离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与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钻头;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脚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成对使用并以所述固定架中心线为轴线分别对称安装在脚柱上;所述支撑脚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转动座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动座的另一端面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中心,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在所述固定架表面上的两道滑动轨滑动;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测量钻头可拆卸式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限位板为粘接方式。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呈弧面状。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横杆上远离固定架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为圆柱状的凸起。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中等间距的开设有多个杆槽,所述强化杆分别置入两个对称固定板的杆槽中。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安装板至支撑脚的另一端面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销孔,通过向所述销孔中锁入插销,可以调节测试装置高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强化杆卡合在所述液压缸的外侧,将所述液压缸稳固在所述固定板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携式隧道围岩强度测量装置,
1.通过在测量设备的前端对称设置两个限位板,限位板的弧度可以通过转动与隧道围岩进行角度贴合,并配合缓冲垫可以增加限位板与隧道围岩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测量运作时的精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60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