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以及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8763.0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4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豪;谭洵;周高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78;C02F1/50;F24H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杨东明;罗洋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杀菌 热力 装置 以及 热水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以及热水器。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包括有进水口、出水口、热力池壳体、臭氧发生组件、进水管以及扰流混气组件,进水管连接于进水口,扰流混气组件设置于进水管内,臭氧发生组件连接于扰流混气组件,臭氧经扰流混气组件排入水流并与水流混合。热水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本发明的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以及热水器,水流冲击扰流混气组件回转时臭氧从扰流混气组件中释放与水流混合,此外设置二次混合腔体使水流与臭氧再次混合,实现水流与臭氧的均匀混合;在热力池的进水管底部设置多个导水孔,使得进水管中的水与热力池内的水充分混合,降低热水器出水的水温波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以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水残存于热水器管路中,长时间残存于热水器管路中的水容易滋生细菌,现有的杀菌手段包括向水中通入臭氧以杀灭水中的细菌,但是现有技术直接向水中通入臭氧容易产生臭氧与水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此外,热水器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器的加热功率时常不够稳定,导致流出的水温波动,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杀菌的臭氧与水混合不均匀以及热水器出水温度存在波动的缺陷,提供一种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以及热水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其包括有进水口、出水口、热力池壳体与臭氧发生组件,所述臭氧发生组件用于产生臭氧对水消毒,其特点在于,所述臭氧杀菌热力池装置还包括有进水管以及扰流混气组件,所述进水管连接于所述进水口,所述扰流混气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内,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连接于所述扰流混气组件,臭氧经所述扰流混气组件排入水流并与水流混合。
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进水管中设置扰流混气组件,扰流混气组件在水流的冲击下在水流中回转扰流,臭氧经过扰流混气组件排入水流中,从而提高臭氧与水的混合效率,使臭氧与水流混合更加均匀。
较佳地,所述扰流混气组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连接于所述空腔,所述扰流混气组件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连通于所述空腔,所述导气孔位于所述进水管内。
在本方案中,在扰流混气组件内部设置空腔,扰流混气组件的导气孔连通于空腔,从而空腔内的臭氧经导气孔排入水流中,从而提高臭氧与水的混合效率,使臭氧与水流混合更加均匀。
较佳地,所述扰流混气组件包括导气杆部件与扰流器部件,所述导气杆部件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内且穿设于所述进水管的管壁,所述导气杆部件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臭氧发生组件连接于所述空腔,所述导气杆部件的杆壁上开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扰流器部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扰流器部件可绕所述导气杆部件旋转地套设于所述导气杆部件,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处于所述导气杆部件的轴向相同位置处。
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可以绕导气杆部件回转的扰流器部件,导气杆部件与扰流器部件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当导气杆部件绕扰流器部件回转,当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相对时,空腔中的臭氧经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排入水流中,从而实现将臭氧排入流动的水流中,提高臭氧与水流的混合效率,使臭氧与水流混合更加均匀。
较佳地,所述扰流器部件包括扰流管与扰流片,所述第二出气口开设于所述扰流管的侧壁,所述扰流片为螺旋状叶片,所述扰流片的走向与垂直于所述扰流管的轴线的平面斜交。
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扰流片设置为螺旋状叶片,当水流流过扰流器部件时能够冲击螺旋状叶片从而带动扰流器部件回转。
较佳地,所述第二出气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扰流管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出气口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导气杆部件的周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8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