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及承压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57190.X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1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文刚;刘红影;江亚彬;刘魏魏;何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584 | 分类号: | C04B35/584;C04B35/583;C04B35/622;C04B35/76;B63C11/52;B63G8/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李婷玉 |
| 地址: | 102101 北京市延***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陶瓷 复合材料 承压筒 壳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承压壳体,复合材料承压筒包括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增强材料为硼纤维编织物;基体材料为Si‑B‑N陶瓷。硼纤维编织物单层厚度为0.2‑0.5mm,共10‑50层。该承压筒采用高模量的硼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制作,硼纤维具有极高的压缩强度和压强模量,适合于承受外压载荷带来的失稳问题,可大大减小筒体的壁厚,Si‑B‑N陶瓷材料具有低吸水率、高致密性,通过高温固化,使陶瓷基体将纤维材料紧密连接,制得的复合材料承压筒具有优异的防水和耐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技术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及承压壳体。
背景技术
水下运载器在海洋开发和军事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下运载器被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学研究等。同时,水下运载器也成为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研发重点,在水下侦察、探测识别、猎扫雷和打捞回收等作战任务中发挥着作用。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水下运载器可能会出现能源耗尽、机体损伤、渗漏失效等故障,而急需快速浮出水面。自动上浮装置能够帮助水下运载器快速浮出水面,保护数据和设备装置。水下运载器的自动上浮装置由传感器、中央控制器、点火器、气囊和承压壳体等组成。上浮装置的承载壳体需要承受长期深海外压载荷和燃气快速释放时的内压冲击。
目前,承压壳体大多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制作,存在重量大、耐腐蚀性差和透声效果差等问题。近年来,也有的公司或研究机构尝试采用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来制作耐压舱体。如,公开号为CN105620693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碳纤维高分子复合材料耐压舱体及其制作工艺,该舱体采用碳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耐压舱体结构,制作工艺为:模具准备,胶料配制,碳纤维筒体缠绕,固化,与连接件的胶接,防渗层的加工,防护层的加工,装配端盖等。公开号为CN103303430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潜器结构及其制作工艺,复合潜器的外壳包括外层的高强度碳纤维扰流层,内层的高强度碳纤维包裹层,以及复合夹层。然而,上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壳体存在厚度大、吸水率大、外涂层材料易损坏发生渗漏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及承压壳体,承压筒采用高模量的硼纤维增强陶瓷材料制作,其中,硼纤维的模量通常为400Gpa,高于金属材料(模量为210GPa)和碳纤维复合材料(模量为130GPa),可以达到减小筒体壁厚,提高内腔容积的目的;基体材料采用陶瓷材料,具有低吸水率和高致密性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包括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所述增强材料为硼纤维编织物;所述基体材料为Si-B-N陶瓷。
优选地,所述硼纤维编织物单层厚度为0.2-0.5mm,共10-50层。
优选地,所述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模具表面进行硼纤维编织成型,得到硼纤维预成型体;
S2.将所述硼纤维预成型体置于Si-B-N陶瓷前驱体溶液中进行浸渍;
S3.将步骤S2中浸渍后的硼纤维预成型体固化成型;
S4.对步骤S3得到的固化成型后的产品进行脱模,得到所述硼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承压筒。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Si-B-N陶瓷前驱体溶液的浓度为38%-74%。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Si-B-N陶瓷前驱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六甲基二硅氮烷溶于四氯化碳溶剂中形成溶液,然后将三氯化硼和三氯硅烷加入到溶液中,于80~90℃下加入催化剂三氯化铝,反应不少于8h,得到所述Si-B-N陶瓷前驱体溶液,其中六甲基二硅氮烷、三氯化硼和三氯硅烷的质量比为100:7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7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