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柜和配电柜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56772.6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8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市朝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50;H02B1/30;H02B1/32;H02K7/116;H02K7/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楚思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2 | 代理人: | 李果 |
地址: | 239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柜和配电柜组,具体涉及配电柜领域,包括圆盘底座和配电柜体,所述配电柜体位于圆盘底座上方,所述圆盘底座中心上方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有大齿盘,所述驱动轴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配电柜体外壁一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配电柜体内壁一侧安装有小齿盘,且小齿盘贯穿开口槽并延伸至开口槽外壁一侧,所述配电柜体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大齿盘、驱动电机、小齿盘、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通过设置一个驱动电机可以为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同时提供动力支撑,并且可以同时为多个配电柜提供散热动力,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配电柜组的散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柜和配电柜组。
背景技术
配电柜(箱)分动力配电柜(箱)和照明配电柜(箱)、计量柜(箱),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由于配电柜内部一般设置有控制器、单片机、高精度电流电压互感器、高绝缘强度出口中间继电器、高可靠开关电源模块等部件,在使用时发热量较大,但现有的配电柜均是通过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慢,散热效果不好,另外现有的配电柜组在散热时通常时在内部均单独安装电机和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成本较高,同时散热也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电柜和配电柜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配电柜均是通过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慢,散热效果不好,另外现有的配电柜组在散热时通常时在内部均单独安装电机和风扇进行散热,散热成本较高,同时散热也不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柜和配电柜组,包括圆盘底座和配电柜体,所述配电柜体位于圆盘底座上方,所述圆盘底座中心上方通过驱动轴转动连接有大齿盘,所述驱动轴底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配电柜体外壁一侧开设有开口槽,所述配电柜体内壁一侧安装有小齿盘,且小齿盘贯穿开口槽并延伸至开口槽外壁一侧,所述配电柜体内壁一侧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侧框体和齿轮轴,所述小齿盘通过齿轮轴与侧框体转动连接,所述齿轮轴外壁上方安装有多个第一主动锥形齿轮,且第一主动锥形齿轮均位于侧框体内腔,所述第一主动锥形齿轮一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一从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形齿轮远离齿轮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风扇轴,且风扇轴远离第一从动锥形齿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且第一扇叶位于侧框体外壁一侧,所述小齿盘一侧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底部齿轮,且底部齿轮与小齿盘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底部齿轮上方安装有第二扇叶;
所述配电柜体内壁表面安装有第三散热机构,所述第三散热机构包括散热蛇形水管、水泵本体和水箱,所述散热蛇形水管位于配电柜体内壁表面,所述水箱位于配电柜体内壁底端,所述水泵本体位于水箱上方,所述散热蛇形水管的进水端与水箱相连,所述散热蛇形水管的出水端与水泵本体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水泵本体的出水端与水箱上方一侧通管道连接,所述水泵本体包括外壳、叶轮和叶轮轴,所述叶轮和叶轮轴均位于外壳内部,所述叶轮轴一端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外壁一侧,所述叶轮轴一端安装有第二从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形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主动锥形齿轮,且第二主动锥形齿轮位于齿轮轴外壁底端。
优选的,所述圆盘底座四周边沿处均通过螺纹连接有转动螺纹杆,所述转动螺纹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吸盘。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体外壁两侧均开设有通风槽。
优选的,所述大齿盘与小齿盘之间均通过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轮轴与水箱外壁上方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盘底座外壁上方开设有与配电柜体相适配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配电柜体设置有多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市朝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滁州市朝友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67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