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55618.7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3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张琴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38 | 分类号: | F24F11/38;F24F11/64;F24F11/5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 地址: | 5284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空调 内外 通讯 电路 及其 故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其中,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通讯线路;供电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通讯线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通讯路径和第二通讯路径;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通讯环路的环路电流,并将环路电流输出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在通讯环路通讯故障且确定环路电流小于预设电流时,控制第一电源断开、第二电源导通;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第一电源断开、第二电源导通后,再确定环路电流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通讯路径断开、第二通讯路径导通,进而确保内外机连接线故障时可自动切换通讯线,节约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变频空调室内外机通讯多采用零火线通讯方式,零火线通讯电路由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和光耦等常用器件构成,无需额外芯片,硬件成本低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用变频空调领域。
如图1所示,零火线通讯是一种电流环通讯方式,电路中光耦的导通与关断由环路电流值决定。而此电流大小受通讯环路中的电阻值影响较大,电阻值增大时,环路电流变小,导致光耦无法导通,内外机也就无法正常通讯,报通讯故障,影响用户正常使用;通常在出现内外机通讯故障时,维修人员会通过更换内机电控或外机电控来解决问题,往往忽略了内外机连接线同样可能会导致内外机通讯故障的事实,若此时内外机通讯故障是因内外机连接线故障导致的,那么通过更换内机电控或外机电控并不能够解决内外机通讯故障影响空调正常运行的问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及其故障检测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内外机连接线故障而导致的内外机通讯故障影响空调正常运行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模块、第二通讯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通讯线路;所述第一通讯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所述通讯线路连接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还通过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形成通讯环路;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供电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第一通讯模块、所述通讯线路和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所述供电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通讯线路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通讯路径和第二通讯路径;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通讯环路的环路电流,并将环路电流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通讯环路通讯故障且确定所述环路电流小于预设电流时,控制第一电源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导通;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导通后,再确定环路电流小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讯路径断开、所述第二通讯路径导通。
所述的空调内外机通讯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驱动单元和所述开关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路径和所述第二通讯路径,所述开关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通讯环路通讯故障且确定所述环路电流小于预设电流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导通;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断开、所述第二电源导通后,再确定所述环路电流小于预设阈值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通讯路径断开、所述第二通讯路径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56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