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饮用水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55211.4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9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柏林;沙雪妮;刘红;李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B01J23/80;C02F1/00;C02F1/28;C02F1/32;C02F1/44;C02F1/72;C02F1/78;C02F1/5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饮用 水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饮用水处理系统,将饮用水处理工艺组合在一个池体中,池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混凝沉淀区、臭氧‑活性炭区、消毒区和活化区,所述消毒区通过陶瓷膜紫外光进行深度处理,所述混凝沉淀区内设有加药管、搅拌器,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臭氧‑活性炭区设有臭氧曝气头、微孔板、活性炭,所述活化区设有岩石。本发明采用将饮用水处理工艺组合在一个池体中,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消毒杀菌效果好、超滤膜使用寿命长、建造与运行成本低、可降解水体中的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饮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氯消毒以其广谱、有效的杀菌作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但消毒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对人体的健康有害。美国国家癌症协会发现氯仿对动物具有致癌作用,流行病学家发现膀胱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和饮用氯消毒的水量之间有潜在相关性。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替代氯消毒的技术非常有必要。
而凭借高效、快速、无消毒副产物、操作简便等优势,紫外线消毒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给水厂以及污水处理厂,渐渐取代了传统的投药消毒。紫外消毒的原理是:C-波段的紫外线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或细胞膜,辐照其DNA或RNA,使之生成嘧啶二聚体进而失去自我复制的能力。
然而这并没有彻底杀死微生物,被紫外线灭活的微生物在自然光的照射下,其嘧啶二聚体会发生解聚,进而重新获得繁殖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复活”现象,这给经紫外线消毒后的出水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紫外线消毒还有以下缺点:能耗大、无持久杀菌能力、浊度和水中悬浮物(SS)对杀菌效果影响较大、存在某些耐紫外线的病毒等。
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技术之一,中国发明专利提到一种臭氧催化氧化去除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的方法,包括采用臭氧O3、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钛(Ti02)催化氧化去除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该方法克服了单纯臭氧氧化氧化不彻底的问题,产生的·OH氧化性极强,几乎能够去除水体中所有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该方法虽然采用臭氧进行氧化,解决了氯的消毒副产物,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是当进水中存在溴酸盐时臭氧的投加也会导致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现有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布了一种改进的纳米TiO2光催化生物转盘,它是由叶片和位于叶片两侧的挡片构成,叶片和挡片内外侧面分别种植仿生水草和镀二氧化钛。该技术虽然光催化剂进行了负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的装置转盘的盘片催化剂利用率低,其通常只能利用载体一面所负载得二氧化钛,二氧化钛的覆盖面积少;(2)目前的催化剂需要紫外光激发,增加了能耗和不稳定性。
总的来说,现有技术存在的紫外消毒设备功能单一、能耗较大、杀菌能力较差、存在“光致复活”安全隐患、对微量或痕量有机污染物无法去除;氯氧化易导致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光催化剂易团聚、难分离、难回收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饮用水处理系统,采用将饮用水处理工艺组合在一个池体中,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消毒杀菌效果好、陶瓷膜使用寿命长、建造与运行成本低、可降解水体中的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化饮用水处理系统,将饮用水处理工艺组合在一个池体中,池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有混凝沉淀区、臭氧-活性炭区、消毒区和活化区,所述消毒区通过陶瓷膜紫外光进行深度处理。
根据以上方案,在进水管道处设置有流量调节装置和水质检测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52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相FCT智能测试系统
- 下一篇:输电线路空气间隙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