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54666.4 | 申请日: | 202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运侠伦;苗润辉;姜歌东;梅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27/01;F21V3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混合 现实 联合 交互 头戴式 智能 装备 | ||
1.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包括眼镜状的装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装备本体(1)的腿部连接有耳机(7),装备本体(1)正中央朝向人脸的后方一侧内嵌有内置摄像头(5),装备本体(1)朝外的前方一侧左、中、右内嵌有三个外置高清摄像头(4),装备本体(1)右侧壳体内部设置处理器(3),装备本体(1)左侧壳体内嵌锂离子电池(9),装备本体(1)左侧壳体朝上设置有Type-C充电数据接口(10),处理器(3)以及锂离子电池(9)的下方装备本体(1)壳体设置了对称的麦克风(6)以及混合现实组件(2);放置锂离子电池(9)的装备本体(1)的壳体上方设有电量指示灯(11);
所述的装备本体(1)的壳体上端右侧设有智能照明模块,智能照明模块包括照明外壳(15),照明外壳(15)连接在装备本体(1)的壳体上端右侧,照明外壳(15)内连接有万向节(13),万向节(13)外侧连接有照明灯(12),照明灯(12)通过两个微型超声电机(14)与平面连杆机构自适应地调整照射方向,FOV 90°,照明灯(12)的照射方向由内置摄像头(5)对眼球视线的跟踪反馈结果所确定;
所述的装备本体(1)的壳体内设有WiFi模块、GPS模块、九轴IMU传感器(8)和对讲机模组;
所述的WiFi模块、GPS模块、九轴IMU传感器(8)、对讲机模组、麦克风(6)、耳机(7)、混合现实组件(2)、微型超声电机(14)均与处理器(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理器(3)为树莓派微型主机,采用瑞芯微RK328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耳机(7)设置在装备本体(1)位于人耳位置的一侧,由弹性材料与装备本体(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备本体(1)壳体后方一侧设有通过螺钉装配而成的后盖,且后盖由四个螺钉拧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工作时,首先通过GPS模块和眼动追踪技术定位视野所捕捉到的设备,并应用机器视觉对设备及其型号进行识别;在多机同时操作的情况下,多机之间首先通过WiFi模块确认所识别的设备是否一致,当确认一致后,位于中间部位的高清摄像头(4)对本机交互手势进行识别,同时左、右两侧的高清摄像头(4)对周围人员的交互手势进行识别,实时更新至处理器(3)中,并通过混合现实组件(2)显示在工程人员的视野范围内,同时多机之间或通过对讲机模组进行语音上的交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势识别包括单目视觉法手势分割+指关节跟踪法手势分析+基于神经网络的手势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多机联合交互头戴式智能装备,其特征在于:在夜间工作时,工程人员通过内置摄像头(5)对双目的图像进行采集,然后将图像传送至处理器(3),处理器(3)对图像进行裁剪、去噪初步处理后发送到图像识别工作站,图像识别工作站将得到的图像输入到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模型中,从而追踪得到眼球视野位置,并通过控制两个微型超声电机(14)以及与其相连的平面连杆机构,改变万向节(13)末端照明灯(12)的姿态,从而达到照明位置与眼球视野所至位置匹配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46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