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式引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52654.8 | 申请日: | 202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卡;陈亚斌;潘延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卡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引流 装置 | ||
分段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可吸收管,可吸收管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吸收管位于引流管前部外侧面,可吸收管的前端与引流管的前端相齐平或者可吸收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的前端前侧;引流管外周安装有前气囊和后气囊,后气囊位于可吸收管后端部与引流管之间,前气囊位于可吸收管内壁与引流管外壁之间;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可吸收管位于引流管的外侧,避免了引流管与周围器官组织的直接接触,即使装置长时间放置,可吸收管与粘连器官组织,在拔出引流管时,可以避免牵拉粘连器官装置,提高装置使用安全性,解决了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后需要在体腔内放置引流管,将体腔内液体引流出来,以观察体腔内的变化,进而确定治疗方案;如引流管引流出血液,证明体腔内有出血,如果出血量大,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如果引流管引流出肠液或者粪便,证明体腔内有消化道漏,此时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如果引流出脓液,则可能又消化道漏或者体腔内脓肿形成,如果引流出淡黄色或者淡红色液体,则是体腔内正常渗出液体,可以继续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体腔内的液体流出,但是如果引流管放置时间长,容易发生体腔内组织粘连,亦或体腔内组织进入引流管内,最终导致术后拔管出现患者疼痛,器官损伤,出血等情况,临床上因为拔管导致患者吻合口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心脏搭桥手术时搭桥血管经引流管孔进入到引流管内,因为引流管为持续负压吸引状态,此时导致搭桥血管破裂,导致患者大出血死亡的病例每年都会发生;例如在消化道吻合之后拔出引流管时,引流管侧孔的粘连牵拉作用可能导致吻合口破裂,此时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拔管之后由于与体内的粘连或者牵拉体内脏器,导致拔管之后疼痛非常常见。目前临床应用的引流管多数时塑料制品,术后需要拔管,拔管时给患者术后带来疼痛不适,甚至严重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分段式引流装置,采用该引流装置,避免了引流管与组织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置放粘连问题,减少了拔管时患者的疼痛感,使用效果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分段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可吸收管,可吸收管采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可吸收管位于引流管前部外侧面,可吸收管的前端与引流管的前端相齐平或者可吸收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的前端前侧;
引流管外周安装有前气囊和后气囊,后气囊位于可吸收管后端部与引流管之间,前气囊位于可吸收管内壁与引流管外壁之间;
引流管的管壁内设置有充气通道,引流管的后端部安装有充气接头,充气接头通过充气通道与前气囊和后气囊相连通。
可吸收管的前端位于引流管的前端前侧,前气囊设置在引流管的前端,可吸收管的前部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引流孔,所有第一引流孔均位于引流管前端部的前方,可吸收管的前端部封堵。
可吸收管的前端与引流管的前端相齐平,可吸收管的前端与引流管的前端均为封堵状,前气囊位于可吸收管内部,可吸收管的前部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引流孔,引流管的前部管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引流孔,第三引流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引流孔的孔径,所有的第二引流孔和第三引流孔均位于前气囊的前方。
引流管的管壁内还设置有冲洗通道,冲洗通道的前端延伸至引流管的前端,引流管的后端部安装有冲洗接头,冲洗通道的后端与冲洗接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卡,未经王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26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舍莫瑞林的方法
- 下一篇:电解电容寿命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