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排水检查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50169.7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92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袁征;王浩远;李翊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G05B19/042;G01F23/296;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排水 检查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慧排水检查井,检查井井筒处增设有独立设备腔,用于安放和保护监测设备,检查腔井筒和设备腔上各自设置单独可开启井盖;设备腔内设有吸气泵和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吸气泵的进气口连接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经过柔性防水套管伸入检查腔井室及检查腔井筒内,抽取检查腔内不同部位的气体,吸气泵的排气口连接至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由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对抽取的气体进行检测。本发明的检查井一方面能保护设备免受检查井内有毒有害气体的腐蚀,另一方面还方便了工作人员对检测设备的维护和检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及预报警功能的智慧排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生产生活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但是其内部时常会出现有毒有害等危险气体浓度聚集超标,管道淤积堵塞等风险,如果感知与预报警手段缺失或不及时将会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这将严重威胁城市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近年来,随着各地智慧水务的建设发展,对城市排水管网的监测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国内对排水管网的危险气体浓度和液位的监测主要还是采用人工取样分析或者便携式仪表,这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所测量数据远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的应用需求,亟待通过智慧化的手段为排水检查井赋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慧排水检查井,对排水管网内的危险气体浓度和液位高度信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这不仅为城市智慧水务的建设提供底层数据,而且该智慧排水检查井还能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排水管网内危险气体浓度超标情况与管网堵塞情况,在事故发生前提醒检修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有效降低城市排水管网事故发生概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慧排水检查井,包括检查腔,所述检查腔包括检查腔井室以及位于检查腔井室上方的检查腔井筒,其特征在于检查腔井室上方还设有设备腔,检查腔和设备腔之间由混凝土井壁相隔,井壁中预埋两处柔性防水套管,其中一处连接设备腔和检查腔井室,另一处连接设备腔和检查腔井筒,检查腔井筒和设备腔上各自设置单独可开启井盖;设备腔内设有吸气泵和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吸气泵的进气口连接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经过柔性防水套管伸入检查腔井室及检查腔井筒内,抽取检查腔内不同部位的气体,吸气泵的排气口连接至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由多合一危险气体检测仪对抽取的气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柔性防水套管与通气管之间的间隙采用耐腐蚀弹性橡胶材料进行密封,防止平时检查腔内的危险气体进入设备腔对设备产生腐蚀。
进一步地,设备腔井盖分为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钢化玻璃层、太阳能电池板层和井盖底座层,设备腔内设有蓄电池与井盖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相配合,用于为设备提供长久、持续的电力供应。
进一步地,检查腔井室顶部位于设备腔底部处预留用于超声波液位计探头安装的法兰预留孔,用于安装超声波液位计。
进一步地,设备腔内还安装有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根据检测仪表的检测结果,判断检查井内危险气体浓度及液位高度是否越限,如发生越限,将根据不同设定值向远程服务器发送不同的预报警信号;此外,主控制器还可根据相邻两次的检测结果,确定下一次检测仪表的工作时间,并在下一次检测仪表的工作时间,控制检测仪表进行工作。
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先设置检查井内检测仪表的第一次工作时间间隔ΔT1,最长工作时间间隔ΔTmax,最短工作时间间隔ΔTmin,甲烷气体的预报警浓度报警浓度硫化氢气体的预报警浓度报警浓度液位预报警高度WL、报警高度A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501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