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9658.0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8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蒋克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克虎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姜书新 |
地址: | 51022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海珠工业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客运 列车 座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属于客运列车技术领域,包括存储支撑架、行李存放箱、推拉踏板、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板、桌板、踏板组件和楼梯,其中存储支撑架内部滑动安装有行李存放箱,行李存放箱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拉踏板,存储支撑架上方设有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两边连接有用于乘坐的座椅坐垫,两侧的座椅坐垫中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桌板,支撑板下端设置有楼梯,楼梯上方设有用于踩踏的踏板组件,踏板组件与存储支撑架滑动配合。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客运列车的储物架从乘客的头顶换到了乘客的脚下,不仅方便乘客进行行李的放置,避免了在行车过程中行李晃动掉落对下方的乘客造成威胁,合理利用了车厢内的纵向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运列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
背景技术
铁路客车是指载运旅客的车辆、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车辆以及挂运在旅客列车中的其他用途的车辆,中国铁路客车根据用途的不同,主要有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和软卧车等,车上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全的旅行生活条件以及各种设备,客车在构造和内部设施上应能为旅客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旅行条件。最早的客车车体是木制的,长度小,容量不大,设备简陋,走行部及钩缓装置性能较差,构造速度不高,旅行舒适条件也差。现代客车有较大改进,车体为薄壁筒形结构,其材质已由普通钢发展为低合金钢、不锈钢以及铝合金,这种结构不仅座椅坐垫提高了车体的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而且降低了车辆的自重,从而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节约了维修费用和牵引动力消耗,为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车内设备更加先进、实用,如采用燃油、电热取暖,集中供电,机械强迫通风和空气调节装置等,我国第一列长编组旅客列车是于1984年3月在京广铁路北京至武昌间进行试验运行的。当时,在列车原挂16辆的基础上加挂3节软卧和1辆机车动力试验车,包括机车全长506.5米,牵引重量1066吨,由北京型内燃机车牵引,从北京站始发,经过1229公里的长途跋涉,运行17小时32分,正点到达武昌,并且顺利返回北京,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随着我国客运列车的快速发展,客运车厢也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普通客运列车仍然使用的是老式车厢布局,将行李架设置在乘客座椅的上方,目前使用较多的行李架是金属焊接而成的,缺点是不太美观,优点是结构结实,列车员也会对乘客的行李架使用做规范要求,按要求使用行李架确保乘客的安全,这种上层式设计的行李架不仅在乘客上车存放行李时费时费力,在行车过程中行李发生晃动还容易砸伤乘客,同时在取用行李时,部分身高较矮的乘客很难从行李架上取下行李,非常不便于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客运列车座椅,包括存储支撑架、行李存放箱、推拉踏板、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板、桌板、踏板组件和楼梯,其中存储支撑架内部滑动安装有行李存放箱,行李存放箱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拉踏板,存储支撑架上方设有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与存储支撑架固定连接,座椅靠背两边连接有用于乘坐的座椅坐垫,两侧的座椅坐垫中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桌板,支撑板下端设置有楼梯,楼梯上方设有用于踩踏的踏板组件,踏板组件与存储支撑架滑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存储支撑架底部设有固定底板,固定底板左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固定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板右侧设有缓冲块,缓冲块和连接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块通过缓冲弹簧与连接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底板上方安装有水平滑槽一,行李存放箱通过水平滑槽一与固定底板滑动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李存放箱右端设有静音滚轮,静音滚轮固定安装在行李存放箱侧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克虎,未经蒋克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9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