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轮组、小车底盘及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8081.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5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殷奇;许庆顺;熊会平;阳凯;许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3/02 | 分类号: | B62D63/02;B62D63/04;B60K7/00;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钟扬飞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顺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小车 底盘 | ||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轮组、小车底盘及小车,驱动轮组包括动力机构、行走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安装支架及车轮,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行走;所述转向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带动所述车轮转向。本申请驱动轮组、小车底盘及小车,驱动轮组可通过单个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实现车轮的行走及转向,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可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可使得应用驱动轮组的小车底盘及小车的成本降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小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轮组、小车底盘及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小车的驱动方式较为多样化,有的智能小车的车轮同时兼驱动轮和转向轮,有的智能小车的车轮仅作为驱动轮、转向轮或从动轮。
现有的同时兼驱动轮和转向轮的智能小车的车轮往往采用的是两套独立的动力系统,而此种方式导致了同时兼驱动轮和转向轮的智能小车的车轮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也会导致制作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轮组、小车底盘及小车,驱动轮组可通过单个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实现车轮的行走及转向,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可降低制作成本,同时,也可使得应用驱动轮组的小车底盘及小车的成本降低。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轮组,包括动力机构、行走驱动机构、转向驱动机构、安装支架及车轮,
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转向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转向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上;
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车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轮行走;所述转向驱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安装支架带动所述车轮转向。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轮组,动力机构与行走驱动机构相连接,行走驱动机构与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的车轮驱动连接,用于驱动车轮行走,并且,行走驱动机构与转向驱动机构相连接,行走驱动机构可用于带动转向驱动机构运动,转向驱动机构设置于安装支架上,用于通过安装支架带动车轮转向,与上述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轮组通过单个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实现了车轮的行走及转向,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可降低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驱动机构包括行走驱动件、行走驱动轴及驱动连接件,
所述行走驱动件与所述动力机构及所述转向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行走驱动轴与所述行走驱动件相连接,所述行走驱动件用于将动力传递至所述行走驱动轴及所述转向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连接件与所述行走驱动轴及所述车轮相连接,所述驱动连接件用于带动所述车轮行走。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动力机构带动行走驱动件运动,行走驱动件将动力传递至行走驱动轴及转向驱动机构,行走驱动轴进而带动驱动连接件运动,从而带动车轮行走,行走驱动机构的结构设置较为合理及科学,较好地实现了车轮的行走驱动及对转向驱动机构的带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接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及第二锥齿轮,
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行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车轮的芯轴上,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驱动连接件采用第一锥齿轮及第二锥齿轮,可较好地将行走驱动轴的旋转转换至车轮的芯轴的旋转,进而较好地带动车轮的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驱动机构包括转向驱动件、转向驱动轴及抱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80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