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5963.2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3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田长彦;赵振勇;蒋磊;石秋梅;宫江平;荆卫民;张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50;A01G22/20;A01G20/00;A01G22/00;A01G25/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轮作 植物 旱区 农田 可持续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方法,该方法选择南疆沙质农田,铺埋暗排管水平输送土壤垂向淋盐;深松结合施肥整地打通土壤垂向水流,消溶滴灌积盐区域盐分流向暗管;淡水干播湿出和2次苗期滴灌、4月底‑6月初咸水、6月中旬‑8月洪水径流引入滴灌系统以及每3年于丰水季休耕期冬灌,形成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制度;种植2年农作物后,轮作1年盐生植物,形成以具有移盐、肥土功能的分类盐生植物为核心的轮作制度;构造沟垄微地形发挥盐生植物功能以及采用文丘里施肥器滴施水溶酸性肥,保证农田生产和土壤脱盐;不仅补充关键期救命水应对干旱减产、绝产困境,而且打通农田土壤水盐运移途径、确保农业生产,为缓解季节性缺水,合理开发咸水,保持土壤质量提供技术范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方法,涉及利用农艺工程、盐生植物、轮作制度解决干旱区咸水灌溉保障土壤质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南疆淡水资源短缺以及丰水期与农田灌溉用水期不相协调的情况制约着区域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水库在汛期末8-10月份的蓄存水量虽然能起到一定的调配作用,但只能维持播期(4月初),4-6月无水可供,农业每年经历严峻的季节性干旱,尤其在各河下游,河水断流,连续大旱年间,农业绝收,土地撂荒,大批农民迁徙异地求生。
但上述地区有丰富的矿化度3-10g/L的浅层地下水或农排水可供利用,咸水灌溉存在两重性,在增大含水率的同时也带入了盐分,土壤存在潜在盐渍化危机,进一步影响作物生长活动。为了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开发咸水资源,如何控制土壤盐分、保持土壤质量、持续进行农业生产是干旱区农业科技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长期存在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本团队经过多年实践,结合当地种植和灌溉制度,发挥盐生植物嗜盐、改土功能,总结出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关键技术,以期为缓解季节性缺水、合理开发咸水、保持土壤质量提供技术范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方法,该方法选择南疆沙质土农田,通过铺埋暗排管、深松整地打通土壤水径向流;苗期淡水,5-6月咸水,6月中旬-8月洪水径流引入滴灌系统,每3年冬灌,形成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制度;2年耐盐作物后轮作1年盐生植物,形成以盐生植物为循环的种植制度;以沟垄构造和文丘里施肥器滴施酸性肥,保证产量和土壤脱盐;循环以上措施,利用咸水缓解淡水紧缺,确保农业生产和维持土壤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轮作盐生植物的干旱区农田咸灌的可持续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地块选择:
a、秋季休作期,选择排碱渠沿线的沙质土农田;
铺设暗排管:
b、首先在PVC管的上表面打孔60个/m,孔径5mm,然后将打孔后PVC管外包1层土工布,土工布及砾石层作为外包滤层,在PVC管出水口安装球阀;
c、垂直排碱渠开沟,间距25-30m,沟深2m,开沟后自下而上填15cm粒径1-2cm的砾石,在砾石上铺设直径125mm的步骤b中的PVC管,打孔面朝上,然后在PVC管上覆盖15cm深的砾石,覆透水土工布,回填原土,PVC管向排碱渠倾斜,比降约1/600-700,排水暗管铺设好后,平整土地,深松80cm后,每亩撒施腐熟畜粪肥1000kg、厨余沼渣1000kg和复合肥30kg,然后深翻40cm,耙匀耙平,备种;
干旱关键期咸水种植棉花:
d、4月初,棉种包衣防重茬,膜下滴灌干播湿出种植,首次灌透,出苗后7d滴1次淡水,灌水量15-20m3/亩;汛期来临前的5-6月初,7d滴灌1次矿化度小于6g/L的咸水,共滴灌5次,灌水量15-20m3/亩/次;之后直到8月底,再次滴灌汛期径流淡水;
轮作盐生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