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褐扇小孔菌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在抑菌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45282.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97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胡惠萍;刘远超;王傲;梁晓薇;谢意珍;吴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K36/07;A61P31/10;A61P31/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 代理人: | 程长文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褐扇 小孔 菌株 及其 发酵 方法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稀药用菌的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株褐扇小孔菌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在抑菌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褐扇小孔菌新菌株采自广东车八岭,经鉴定为褐扇小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褐扇小孔菌Microporus vernicipes HMGIM‑W140056,于2020年8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广州,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132。本发明的新菌株,成功实现发酵利用,并且其发酵提取物的抑制白色念球菌效果超过同期开展实验的99.9%的野生大型真菌,同时该菌株还具备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因此,是一个具有抑菌开发潜力的新菌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珍稀药用菌的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一株褐扇小孔菌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在抑菌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国,食药用菌成为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统计,2018年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食药用菌总产量继续增长,达3789.03万吨(鲜品),产值高达2938.38亿元。食药用菌营养成分均衡、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含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如多糖、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在健胃助消化、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一些食药用菌资源已被开发成化妆品、保健食品、药品等产品。我国食用菌产业占全球75%以上,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是一个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产业。
在食药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珍稀食药用菌品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原有的珍稀品种逐渐被驯化,如竹荪、茶薪菇、离褶伞、羊肚菌等。但是也有大批的野生食药用菌由于未能被人类认识,没有得到研究。
据研究,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万种真菌物种,仅仅有1%的物种被认识,其中已知的大型真菌约14000种,国内已确认的食用菌有1789种,药用菌798种,而当中又只有不到100种的野生食药用菌被人类驯化,规模化栽培的品种更只有30多种。大量的野生食药用菌品种由于未能获得菌株而无法应用,人类距离大型真菌的研究与利用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大型真菌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的野生的珍稀药用菌品种褐扇小孔菌新菌株及其发酵方法和其发酵后的提取物在抑制真菌及细菌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褐扇小孔菌新菌株采自广东车八岭,经鉴定为褐扇小孔菌,并且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命名为褐扇小孔菌Microporus vernicipes HMGIM-W140056,于2020年8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广州,保藏编号为GDMCCNO:61132。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褐扇小孔菌新菌株GDMCC NO:61132的发酵方法,包括分离母种,纯化母种,固体发酵,其中,固体发酵包括:将纯化的母种接种至固体发酵培养基中,25℃恒温遮光培养,湿度50%-60%,保持二氧化碳浓度4000ppm以下;其中,所述固体发酵培养基为重量体积比为(48-52)g:(48-52)ml的大米和水。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褐扇小孔菌新菌株GDMCC NO:61132或其发酵提取物在抑菌方面的应用。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褐扇小孔菌新菌株GDMCC NO:61132或其发酵提取物在制备抑菌药物方面的应用。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抑菌的药物,包括褐扇小孔菌新菌株GDMCC NO:61132或其发酵提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52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银花退热贴
- 下一篇:一种双线视标检测视力的光学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