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4457.1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9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袁涌;叶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涌;盾护达(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18 | 分类号: | B32B15/18;B32B15/095;B32B3/04;B32B3/08;B32B3/30;B32B25/08;B32B25/12;B32B25/14;B32B25/16;B32B27/08;B32B27/30;B32B27/32;B32B27/34;B32B27/4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滑型 聚氨酯 支撑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包括钢板和聚氨酯,其特征在于:聚氨酯的表面设置有由抗摩擦材料形成的第一抗滑结构,抗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聚氨酯的摩擦系数;或者分布设置有多个由表面的聚氨酯加工而成第二抗滑结构,其形状为凸点、凹点、凸条、凹槽等。在支撑垫表面构造了多种抗滑结构,并从高摩擦力材料及抗滑形状两方面,构造了多种增强方案,加工制造简单,适用性良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支撑垫与桥梁或建筑结构之间易打滑和脱落的问题,满足了工程抗滑的需求。由于与桥梁粱底或建筑结构等通过抗滑结构进行连接,因此不易出现打滑现象,保证了结构安全;尤其当发生地震时,避免了支座滑移、脱落等情况,能起到隔震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及生产方法,应用于桥梁或建筑结构中。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桥梁支座或建筑结构中应用的聚氨酯支撑垫,支撑垫由聚氨酯与钢板构成,钢板全部包聚氨酯当中。聚氨酯发挥其剪切变形和弹性复位功能,钢板提高支撑垫的承载能力。但是,聚氨酯材料特性决定了其摩擦系数较小,不能满足工程抗滑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及生产方法,在支撑垫表面构造了多种抗滑结构,并从高摩擦力材料及抗滑形状两方面,构造了多种增强方案,加工制造简单,适用性良好,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支撑垫与桥梁或建筑结构之间易打滑和脱落的问题,满足了工程抗滑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包括钢板和聚氨酯,多层所述钢板依次上下间隔层叠设置,并全部包聚在所述聚氨酯中,所述钢板之间及四周填充所述聚氨酯,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的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抗滑结构,所述第一抗滑结构由抗摩擦材料形成,所述抗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聚氨酯的摩擦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滑结构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橡胶包括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氟橡胶。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滑结构为塑料,所述塑料包括尼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
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滑结构与所述聚氨酯采用粘接、镶嵌、包裹中的任一项连接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包括钢板和聚氨酯,多层所述钢板依次上下间隔层叠设置,并全部包聚在所述聚氨酯中,所述钢板之间及四周填充所述聚氨酯,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氨酯的上下表面分布设置有多个第二抗滑结构,所述第二抗滑结构由表面的聚氨酯加工而成,其形状为凸点、凹点、凸条、凹槽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抗滑结构的截面型式为弧形、半圆、矩形、三角形、梯形中的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产聚氨酯支撑垫时,在浇筑的聚氨酯时即与第一抗滑结构一步固接,形成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
或者,
聚氨酯支撑垫生产完成定型后,再将第一抗滑结构固接到所述聚氨酯上,形成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抗摩擦材料固定在模具的上、下表面,由上抗摩擦材料、中间的多层钢板、下抗摩擦材料依次间隔固定,由模具形成腔体,将聚氨酯浇注到此腔体里,在聚氨酯的成型过程中,聚氨酯与抗摩擦材料固接在一起,一次生产即完成抗滑型聚氨酯支撑垫;
或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涌;盾护达(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袁涌;盾护达(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4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冷源损失的汽轮机余热应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热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