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位支持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43242.8 | 申请日: | 2020-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7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彭林;董卫红;尹刚;杨灵;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23/04 | 分类号: | F16C23/04;F16C33/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古波 |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轴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位支持轴承,涉及滑动轴承技术领域;该轴承包括瓦体、瓦枕、进油结构、引流孔、油囊和配油结构,瓦体与瓦枕之间构成球面配合,进油结构用于将润滑油引入瓦体内表面与转子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内,引流孔位于瓦体下半部并沿瓦体轴向分布,引流孔与环形间隙相互贯通,油囊设于瓦枕下半部并沿瓦枕轴向分布,且油囊位于瓦枕与瓦体之间的配合球面上,配油结构用于连通引流孔和油囊,以使位于环形间隙内的润滑油经引流孔进入油囊;通过实施本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小瓦体和瓦枕间的球面接触力和球面摩擦力矩,改善瓦体内表面油膜力矩不足以克服球面摩擦力矩引起球面卡涩的隐患,增强了球面自位能力,实现瓦体跟随轴颈的偏斜而均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轴承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自位支持轴承。
背景技术
在滑动轴承的运行中,转子由于自身的重力产生静挠度以及由于安装不对中、局部热变形等原因,使轴颈的中心线和轴承的中心线不平行,从而轴颈在轴向产生偏斜,引起支持轴承局部过载和磨瓦边问题;尤其对于推力支持联合轴承而言,轴颈偏斜影响各推力瓦块的负荷分配,进而使载荷重的推力瓦块温升过高。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轴瓦跟随轴颈的偏斜从而保证轴颈和轴承的对中,支持轴承或推力支持联合轴承采用带球面副的结构,其具体结构特点是:轴承瓦体的配合表面为凸球面,而与瓦体配合的瓦枕具有与凸球面相配合的凹球面,进而形成带球面副结构的轴承。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现有带球面副结构的支持轴承或推力支持联合轴承存在以下缺陷:其球面副之间没有润滑介质用于减轻摩擦和磨损,进而在轴承服役过程中,如果瓦体在瓦枕中摆动时油膜力矩不足以克服球面摩擦力矩,则影响瓦体跟随轴颈的偏斜,导致轴承局部过载使瓦温升高,进而影响轴承安全性、可靠性和服役寿命,严重时会导致碾瓦或烧瓦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位支持轴承,其目的在于可有效减小瓦体和瓦枕间的球面接触力和球面摩擦力矩,改善瓦体内表面油膜力矩不足以克服球面摩擦力矩引起球面卡涩的隐患,增强了球面自位能力,实现瓦体跟随轴颈的偏斜而均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位支持轴承,包括
瓦体,所述瓦体内置有转子,且瓦体的外表面呈球面结构;
瓦枕,所述瓦枕的内表面呈与瓦体球面结构相适配的凹面结构,以使所述瓦体与所述瓦枕之间构成球面配合;
进油结构,所述进油结构用于将润滑油引入瓦体内表面与转子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内;
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位于所述瓦体下半部并沿瓦体轴向分布,且引流孔与瓦体内表面的环形间隙相互贯通;
油囊,所述油囊设于所述瓦枕下半部并沿瓦枕轴向分布,且油囊位于瓦枕与瓦体之间的配合球面上;
配油结构,所述配油结构设于所述引流孔和油囊之间,用于连通所述引流孔和油囊,以使位于环形间隙内的润滑油经所述引流孔进入所述油囊,使得油囊里的润滑油由静压效应提供瓦体和瓦枕之间的油膜支承力。
本技术方案采用改进轴承结构,巧妙地将轴承和转子之间由动压效应产生的高压油通过配油结构引入瓦体与瓦枕配合球面上的油囊,而油囊里的高压油由静压效应提供瓦体和瓦枕之间的油膜支承力,进而减小了瓦体和瓦枕间的球面接触力和球面摩擦力矩,改善了瓦体内表面油膜力矩不足以克服球面摩擦力矩引起球面卡涩的隐患,增强了球面自位能力,实现了瓦体跟随轴颈的偏斜而均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32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制铁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砂芯喷丸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