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2669.6 | 申请日: | 2020-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2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佳伟;张里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7/18;E02D5/68;E02D13/04;E21B7/24;E21B17/22;E21B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州市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地层 直径 螺旋 套管 压灌桩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成孔施工;步骤(2)、钢筋笼制作、震动锤及送筋杆安装施工;步骤(3)、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本发明在淤泥地层大直径支护桩,采用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工艺成桩,通过长螺旋钻杆快速旋转切割土体,成桩过程中不产生泥浆污染,同时通过全套管施工,能够在淤泥地层有效保证成桩桩径,防止缩颈或塌孔,具有绿色环保、质量可靠、工效高、经济合理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土地出让成本增加、建设用地的日益紧张,土地利用率追求最优化,地下空间使用深度日益加深,为减少基坑围护体系占用土地面积,基坑支护桩墙合一的做法在基坑设计行业逐渐推广。相对传统的基坑支护围护排桩与地下室结构外墙,因结构外墙施工工作面等因素需求,围护排桩与地下室外墙需留置1.2m的间距,而桩墙合一的做法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但对围护排桩的成桩质量要求更高,尤其在南京淤泥地层围护排桩的成桩更难保证,常规的成孔工艺比如回旋钻成孔、旋挖成孔等,在淤泥地层成桩质量不稳定、成桩周期长,产生泥浆污染环境,鉴于此,提出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规的成孔工艺比如回旋钻成孔、旋挖成孔等,在淤泥地层成桩质量不稳定、成桩周期长,产生泥浆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淤泥地层大直径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成孔施工;
S1、钻进开始前,应用钢尺准确丈量螺旋钻头、钻杆长度,并向机台操作人员交底,以便控制钻进深度;
S2、原位取土钻进,钻机配备机身自我平衡调节装置和垂直度控制仪,以保证成孔垂直度;
S3、待钻进至设计桩底标高,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筑混凝土;
S4、钻杆提升20cm,然后打开钻头出浆口,通过浆管泵送砼,泵送砼液面至少高出钻头底端1m;
S5、提升钻杆,并利用泵送砼,同时使用挖机清除钻杆上原状土;
S6、提升至设计标高上方不少于500mm,清理桩头浮土、浮浆;
S7、通过履带吊把振动锤、送筋杆和钢筋笼运至桩位;
S8、通过履带吊使用振动锤、送筋杆把钢筋笼压入桩体,压至设计钢筋笼顶标高;
步骤(2)、钢筋笼制作、震动锤及送筋杆安装施工;
S1、钢筋主筋宜采用整根,特殊要求或长度与翻样尺寸不一致时,采用单面焊接连接到翻样长度;
S2、螺旋筋采用绕丝机缠绕、并与主筋点焊牢固,钢筋笼上每4米设置一组混凝土保护块;
S3、震动锤及送筋杆安装牢固,上部起吊点设置两道保险绳,送筋杆插入至钢筋笼内,使用履带吊机将送筋杆与钢筋笼同时起吊;
步骤(3)、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
长螺旋全套管压灌桩施工,能够在淤泥地层有效保证成桩桩径,防止缩颈或塌孔。
优选的,步骤(1),S2中,操控室配有桩机钻杆下钻和提升的档位控制装置。
优选的,步骤(2),S1中,钢筋笼按设计图纸进行制作,钢筋笼的尺寸、主筋错开距离、搭接长度、定位吊筋长度、保护层垫块设置以及各项误差值等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浙江迅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2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