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1938.7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江成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464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人工智能 监控 方法 通信 服务器 | ||
本发明提供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涉及智能安防技术领域。该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包括门锁智能安防系统、取证安防启动系统和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所述取证安防启动系统连接有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和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所述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和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与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有信息接收终端;所述云通讯服务器包括信息接收系统;所述信息接收系统连接有信息处理系统。本发明使得指纹锁在受到暴力破坏和非法解锁时及时的通知工作人员,并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并实现云端记录保存,使得指纹锁的安防监控系统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安防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
背景技术
指纹锁是智能锁具,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和现代五金工艺的完美结晶。指纹的特性成为识别身份的最重要证据而被广泛应用于公安刑侦及司法领域。指纹认证具有方便、快速、精确等特点。随着科技技术的普及,智能家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也开始选择指纹锁。
在现有技术中指纹锁智能实现开锁的唯一性,针对高科技的信息解锁和暴力解锁无法采取相对应的安全措施,且对非法解锁暴力解锁无法及时的报警和取证,造成指纹锁的安防监控能力低,使用的安全性能无法发挥最大化。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解决了指纹锁的安防监控能力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安防监控方法及云通信服务器,包括门锁智能安防系统,所述门锁智能安防系统与取证安防启动系统和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所述取证安防启动系统连接有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和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所述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和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与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通讯服务器连接有信息接收终端;所述云通讯服务器包括信息接收系统;所述信息接收系统连接有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连接有开锁信息储存装置和信号发送系统,其具体的监控方法如下:
S1.门户落锁后门锁智能安防系统对门锁进行监控,当正常解锁时门锁智能安防系统将正常解锁的指纹所属的人员记录和开锁时间进行记录,并上传至云通讯服务器储存,当为非法解锁,或暴力破坏时取证安防启动系统启动;
S2.取证安防启动系统启动后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和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进行工作,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将通过摄像头记录门锁非法解锁或暴力破坏的过程,并对嫌疑人的特征进行抓拍,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及时将非法开锁信息上传至云通讯服务器;
S3.云通讯服务器接受暴力检测信息上传系统的信息后及时的将暴力破坏门锁和非法解锁的信号以订阅信息的模式发送到信息接收终端,信息接收终端的工作人员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对应安全措置,同时将暴力破坏抓拍取证系统的影像图片资料储存在云通讯服务器内;
S4.安防工作人员通过信息接收终端可以调阅正常解锁的人员信息和时间,同时可以调阅非法解锁或暴力破坏门锁的影像资料和图片,并作为证据使用。
优选的,所述门锁智能安防系统包括指纹解锁系统和门锁状态监控系统,所述指纹解锁系统和门锁状态监控系统连接有解锁状态分析系统,所述门锁状态监控系统监控门锁解锁状态,并可以控制指纹锁通电或断电,解锁状态分析系统为基于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数字统计装置的微信电脑,当门锁收到暴力破坏时压力传感器触发,将判定为暴力破坏,当指纹解锁多次解锁未成功或外界非法信号控制指纹解锁系统时判定为非法解锁。
优选的,所述门锁智能安防系统的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1).正常的工作人员或住户通过指纹解锁打开门户,加锁状态分析系统判定为正常解锁,将信号传输到云通讯服务器进行正常的储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阳学院,未经信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9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