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睡姿监控装置进行常人睡姿控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41803.0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安斌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睡姿 监控 装置 进行 常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睡姿监控装置进行常人睡姿控制的方法,其睡姿监控装置利用传感器实时获得睡眠者睡姿信息;利用CPU针对睡姿信息进行处理,确定睡眠者睡姿及睡眠时长;利用睡姿干预器提醒睡眠者翻身,在从睡眠起始时刻到起床的睡眠全过程中采用追溯监控或滞后监控的方式对睡眠者睡姿实施监控,避免一种睡姿间断性连续超长睡眠以及持续超长睡眠,消除因该睡姿超时睡眠对挤压部位血液循环的阻滞以及对挤压部位的伤害,实现健康睡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常人健康睡眠的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睡姿监控装置进行常人睡姿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有三分之一的睡眠时间,睡眠中人体自重对相应部位产生压迫,头部自重会对头部与枕头接触的部位产生压迫,同一睡姿时间过长所造成的压迫伤害在非睡眠期间不能完全恢复,再次睡眠则继续压迫,长此以往造成睡眠伤害,不同的习惯睡姿造成不同的伤害,比如:单向侧睡的睡眠伤害会造成脊椎变形、大小脸、大小眼、歪鼻歪嘴歪脖、高低肩等,脊椎变形会对人体造成更一步的伤害,仰睡的睡眠伤害会引起骶骨痛。同一个睡姿累计时间过长,因受到挤压的相应部位血液循环受阻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在公告号CN106491254A的专利申请文献中,本发明人公开了一种“控制熟睡翻身的穿戴设备”,其关于翻身的控制方式:一种是对于人处在一个固定姿势下的睡姿持续时间T进行计时,任意时刻若有人的睡姿发生变化,则对于睡姿持续时间T重新开始计时,若睡姿持续时间T≥睡姿持续时间设定值T1,向人体发出刺激信号迫使人体转换睡姿。另一种是:按睡姿持续时间设定值T1定时驱动人体翻身。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虽然存在习惯睡姿,但在睡眠中仍然会不断翻身,固定某睡姿的时间并不会很长;图3所示是习惯右侧睡姿的某睡眠者的睡姿变化时序图,图中纵轴数值4~10为右侧睡,-4~4为仰睡,-4~-10为左侧睡;在一夜400分钟的睡眠中,其右侧睡时间累计时长达到285分钟,占据总睡眠时间的70%,显然其右侧睡挤压伤害不可避免。从睡眠持续时长来看,该睡眠者一夜中右侧睡持续时间20分钟以上为4次,分别是第5~30持续时长26分钟、32~52持续时长21分钟、54~75持续时长22分钟、189~216持续时长28分钟;而右侧睡持续时长超过30分钟的只有两次,分别是261~301持续时长31分钟,以及364~395持续时长32分钟;按照公告号CN106491254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控制方法,若设置T1为30分钟,一夜中右侧睡仅能干预2次;既便是设置T1为20分钟,一夜右侧睡也只能干预6次,这样的干预方式显然达不到矫正右侧睡的目的。问题是在于:睡眠过程中一旦翻身就导致持续时间中断,使得一个睡姿持续的时间缩短而干预翻身无法启动,图3中在第78~144分钟之间67分钟的时间内,由于第81、95、115、132分钟有翻身均导致持续时间的中断。
对于习惯性睡姿的间断性连续睡眠超长睡眠,图3中第5至144分钟之间,除去第31、53、76、77、81、86、95、115、132分钟不是习惯睡姿右侧睡外,其它时间都是习惯睡姿右侧睡,CN106491254A的控制方法会失效。
在按照CN106491254A的控制方法实施一次干预翻身后,若睡眠者很快又回到原来的睡姿,造成睡姿持续时间中断,不能紧随其后继续再监控,要等到下一监测过程睡姿持续时间T≥T1才会再次干预翻身,也就是不能连续监控干预翻身,也使矫正睡姿的效果大打折扣。
定时驱动翻身的方法一方面有效性欠佳,另一方面是对于不需要翻身的睡眠者错误干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睡姿监控装置进行常人睡姿控制的方法,以期对于习惯睡姿的间断或持续的超长睡眠时间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有效避免睡眠伤害,并提高睡眠质量。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利用睡姿监控装置进行常人睡姿控制的方法的特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安斌,未经张安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41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