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F6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9312.2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水锋;刘味果;毛文奇;刘赟;黎刚;周挺;万勋;闫迎;李欣;黄福勇;范敏;彭平;谢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G01L19/04;F17C13/02;F17C13/04;F17C13/00;H04Q9/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谭武艺 |
| 地址: | 410004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f base sub | ||
1.一种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阀(1)、压力变送模块(2)和就地处理模块(3),所述三通阀(1)连接在SF6充气设备的充气口上,所述压力变送模块(2)的检测端与三通阀(1)的一路接口连通,所述压力变送模块(2)的输出端与就地处理模块(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变送模块(2)采用的压力传感器为扩散硅压力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变送模块(2)为具备温度补偿功能的压力变送模块(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变送模块(2)、就地处理模块(3)之间通过RS485协议传输电缆相连,且所述RS485协议传输电缆的外部包覆有绝缘材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还连接有显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安装在变电站就地柜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还与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相连,且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之间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相连,且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通过IEC61850协议将压力数据远传给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处理模块(3)还包括用于监测大气压力的气压检测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就地处理模块(3)的下述处理步骤:
1)通过压力变送模块(2)采集压力信号、气压检测元件采集安装位置的大气压力;
2)若通过压力变送模块(2)采集的压力信号为经过温度补偿后的信号,则将压力变送模块(2)输出的压力信号减去安装位置的大气压力以进行压力修正,若通过压力变送模块(2)采集的压力信号为未经过温度补偿后的信号,则将压力变送模块(2)输出的压力信号减去安装位置的大气压力、再进行温度补偿以进行压力修正,最终将压力修正后的压力信号远传给变电站辅助设备监控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SF6充气设备压力示数自动远传系统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包括:将压力修正后的压力信号更新SF6压力历史曲线并显示输出;将压力修正后的压力信号和预设的报警阈值进行比较,且在压力修正后的压力信号超过预设的报警阈值时的发出漏气报警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93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装修用装配式保温地板
- 下一篇:一种微电流头皮按摩器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