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及热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38988.X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3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椿烘;郭涛;梁淞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15/175;F24H15/215;F24H15/254;F24H15/35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军 |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出水 温度 补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及热水器,包括步骤:S1:获取需求温度以及输水变化影响参数;S2:根据需求温度以及输水变化影响参数计算得出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S3:根据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控制出水温度。根据需求温度以及输水温度变化影响参数,计算得出合适的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然后根据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控制出水温度,使得在初始通水时,热水器的出水温度趋向于预热温度并且持续预热时间,预热温度高于需求温度,使得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携带更多的热量,以补偿管路吸收的部分热量,能够令管路温度快速上升,缩短用水温度符合需求温度的时间,有利于实现快速减少用水温度与需求温度之间的温差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水器领域,特别涉及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常规设备,现有的热水器能通过检测出水端口的出水温度,以根据出水温度进行调节,令出水温度符合使用者设定的需求温度,使用更加方便。
然而,参考图1和图2,由于热水器到用水点之间的管路较长或者管路周围环境温度较低的原因,在刚开始通水使用时,热水部分热量用于加热管路,使得用水点的用水温度与出水温度相差较大,导致通水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水温上升才能正常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使用麻烦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部分热水器通过在用水点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水点的用水温度,热水器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检测温度值调节出水温度,进而缩短用水温度上升的时间。然而,这种方式存在反馈调节过程,虽然能缩短用水温度上升所需要的时间,但是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消弭出水温度与用水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并且可能在用水温度上升后又会出现过烫的问题,需要多次反馈调节,才能使用水温度符合设定的出水温度,导致控制和使用麻烦并且增加物料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其能够在初始通水时,快速减少用水点的用水温度与热水器设定的需求温度之间的温差。
本发明还提出热水器,其能够在初始通水时进行温度补偿,以令用水点的用水温度快速符合预设的需求温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包括步骤:
S1:获取需求温度以及输水变化影响参数;
S2:根据需求温度以及输水变化影响参数计算得出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
S3:根据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控制出水温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热水器出水温度补偿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根据需求温度以及输水温度变化影响参数,计算得出合适的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然后根据预热温度以及预热时间控制出水温度,使得在初始通水时,热水器的出水温度趋向于预热温度并且持续预热时间,预热温度高于需求温度,使得热水器输出的热水携带更多的热量,以补偿管路吸收的部分热量,能够令管路温度快速上升,缩短用水温度符合需求温度的时间。以此无需依赖传感器检测远处用水点的用水温度进行反馈调节,有利于实现快速减少用水温度与需求温度之间的温差的效果,令使用更加便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水变化影响参数包括进水温度、环境温度、管路长度、管路直径以及水流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步骤S2中,根据需求温度、进水温度以及环境温度计算预热温度,根据管路长度、管路直径以及水流量计算预热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预热温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预热=T需求+A·ln(20-T环境)·(T需求-T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未经中山百得厨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89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