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识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137393.2 | 申请日: | 2020-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3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卢炽华;谢丽萍;彭可挥;刘志恩;徐韬;朱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A61B5/369;A61B5/372;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琦旖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信号 汽车 声音 品质 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识别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构建由多个具有不同汽车车内声音品质的声音样本组成的声音样本库,采集被试者在不同声音样本的刺激下产生的脑电信号,对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脑电特征信号,基于脑电特征信号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最优分类模型,将待识别的声音样本对应的脑电特征信号输入至最优分类模型,得到声音品质识别结果;装置包括音频单元、脑电单元。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汽车车内声音品质主观评价结果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本发明引入脑电信号作为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评价工具,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识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概念正由“代步工具”向“生活品质”发展和延伸,人们选购汽车的性能标准除节能、安全、少污染之外,对乘坐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车内声音品质是最直观反映汽车产品品质以及影响顾客购买心理的重要指标。
目前汽车车内声品质的量化评价主要沿着主观评价和基于心理声学评价指标的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两大方向。但前者不够客观,在传统的汽车声品质评价试验中,需要大量的评价者依据听觉感受做出判断。这种方式虽易实现,但对于概念化或抽象化的声音定义,难以采用语义细分法、成对比较法等方法进行主观评价。即便能够评价,对评价者的能力要求也较高,评价者很难达成一致的评价结果;而人作为最终评价者,后者仍难以满足声音评价因人而异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识别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车内声音品质主观评价结果不具有普适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汽车车内声音品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声音样本库,所述声音样本库由多个具有不同汽车车内声音品质的声音样本组成;采集被试者在所述声音样本库中不同声音样本的刺激下产生的脑电信号;
步骤2、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
步骤3、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脑电特征信号;
步骤4、基于所述脑电特征信号训练分类模型,得到最优分类模型;
步骤5、将待识别的声音样本对应的脑电特征信号输入至所述最优分类模型,得到声音品质识别结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对所述脑电信号进行数据导入、定位通道、删除无用电极、重参考处理,获得第一脑电处理信号;
步骤2.2、对所述第一脑电处理信号进行降噪、滤波、降采样率、分段、基线校正处理,获得第二脑电处理信号;
步骤2.3、对所述第二脑电处理信号进行去伪迹处理,获得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优选的,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3.1、对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分别进行时域统计特征提取、频域统计特征提取、时频域统计特征提取、熵特征提取,对应分别得到第一备选脑电特征信号、第二备选脑电特征信号、第三备选脑电特征信号、第四备选脑电特征信号;
步骤3.2、对所述不同汽车车内声音品质与所述第一备选脑电特征信号、所述第二备选脑电特征信号、所述第三备选脑电特征信号、所述第四备选脑电特征信号之间的关联性强弱分别进行评估,对应分别得到第一备选特性信息、第二备选特性信息、第三备选特性信息、第四备选特性信息;
步骤3.3比较所述第一备选特性信息、所述第二备选特性信息、所述第三备选特性信息、所述第四备选特性信息,将最符合预设的识别要求的备选特性信息对应的备选脑电特征信号选为所述脑电特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73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