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行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36306.1 | 申请日: | 202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7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锡程;刘磊;钱梦芝;刘晓;方伟;王春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梭子蟹 攻击 打斗 行为 方法 | ||
本发明针对现有养殖方式中存在严重的三疣梭子蟹的打斗攻击性行为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行为的方法,是通过去除三疣梭子蟹附肢来完成的;所述的附肢,为三疣梭子蟹的大鳌;所述的去除三疣梭子蟹的大鳌,对于处于C1~C8期的三疣梭子蟹幼蟹,是采用外力拗折的方式使大鳌自根节处自动断裂;而对于处于C8期及以后的三疣梭子蟹,是采用剪切的方式使大鳌自根节处自动断裂;所述的方法,还包含除大鳌外的其它附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控制的针对附肢的断肢技术方法,包括断肢的操作方法、断肢后的消毒与养殖、多次断肢步骤,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通过附肢断肢再生降低其攻击性的技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行为的方法。
背景及技术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一种重要海洋经济甲壳动物,2018年我国养殖和捕捞产量分别达116,251吨和479,164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9),经济效益巨大。然而,三疣梭子蟹生性凶猛,附肢(主要是大螯)是其攻击性的武器,养殖过程中由于互相攻击残杀导致的断肢会显著降低其生长、免疫和摄食能力,进而导致蟹损伤和死亡,也是养殖密度受限的主要原因。
目前,养殖过程中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的主要应对措施包括物理介质隔离,浑浊养殖用水隔离视线及增大养殖面积减少接触等,但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养殖方式中存在严重的三疣梭子蟹的打斗攻击性行为的问题,提供一种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行为的方法,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提供的减少三疣梭子蟹攻击打斗行为的方法,是通过去除三疣梭子蟹附肢来完成的;
所述的附肢,为三疣梭子蟹的大鳌;
所述的去除三疣梭子蟹的大鳌,对于处于C1~C8期的三疣梭子蟹幼蟹,是采用外力拗折的方式使大鳌自根节处自动断裂;
而对于处于C8期及以后的三疣梭子蟹,是采用剪切的方式使大鳌自根节处自动断裂;
所述的方法,还包含除大鳌外的其它附肢;
所述的附肢,包含有步足和游泳足;
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还包含断肢消毒步骤;
所述的消毒步骤,是将断肢后附肢断面用浸泡75%乙醇的酒精棉擦拭,后放入浓度为5ppm的聚维酮碘的基础海水中浸泡半小时。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含对附肢进行多次断肢处理。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控制的针对附肢的断肢技术方法,包括断肢的操作方法、断肢后的消毒与养殖、多次断肢步骤,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通过附肢断肢再生降低其攻击性的技术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人工断肢方法图(图1.1拗断法。图1.2切断法);
图2:再生附肢发育阶段图;
图3:断肢后死亡率图;
图4:不同发育时期三疣梭子蟹断肢再生能力(再生率)图;
图5:多次断肢再生时间图;
图6:断肢组与对照组存活数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三疣梭子蟹附肢断肢后可再生,再生附肢与原附肢相比攻击能力(力量和速度等)显著降低。因此,本发明人工控制三疣梭子蟹附肢再生进而减少攻击打斗,从而降低打斗攻击行为造成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单位面积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63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