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方法、装置、CPU芯片及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5266.9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祥俊;黄维;韩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6 | 分类号: | G06F1/3206;G06F1/324;G06F15/78;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网络 功耗 方法 装置 cpu 芯片 服务器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方法、装置、CPU芯片及服务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能够有效降低片上网络的功耗。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片上网络NoC的工作状态数据,所述工作状态数据包括在一段时间窗口内NIU中从设备发起的未响应请求数目、在一段时间窗口内RU中缓存的请求和响应数目、NoC历史带宽统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数据,计算NoC的预期工作频率;根据所述预期工作频率,调整NoC的工作频率。本发明适用于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方法、装置、CPU芯片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工艺的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在不断提升,大规模SOC(System on Chip,系统级芯片)设计已成为主流。NoC(Network on Chip,片上网络)用于实现SOC中各个设备的片上互联,主要包括多个网络接口单元(Network Interface Unit,NIU)和路由单元(Router Unit,RU),如图1所示,NIU在NoC的边界,每个NIU用于连接一个挂载设备,并负责管理该设备发出的所有请求和发送给该设备的所有请求。对于设备发送的每个请求,NIU均会记录相关信息并转发给RU,在收到RU转发的响应后,NIU将响应转发给设备并清除相关记录。对于从RU发送给设备的每个请求,NIU均会记录相关信息并转发给设备,在收到设备的响应之后,NIU将响应转发给RU并清除相关记录。RU在NoC的内部,实现NIU之间的互联,负责将NIU转发的每一笔请求或响应按照预设的路由规则转发给指定的NIU,RU的拓扑结构可根据设计需求制定,包括网状拓扑、环状拓扑等,RU会暂存收到的每笔请求或响应,在转发之后删除相关记录。
考虑到NoC的性能决定了整个SOC片上通信的效率,与SOC的性能息息相关,NoC一般都具有高带宽低延时的特性,而且NoC分布在SOC各处,占SOC设计比重大,因此NoC消耗了SOC相当大比例的功耗,降低NoC设计的功耗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SOC设计中,NoC通常分为固定频率和可变频率两种。固定频率类型NoC多用于早期嵌入式SOC设计,NoC工作频率在系统正常运行之后不再改变,这类设计能效比一般较差,目前已不多见。可变频率类型No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当前各类SOC设计中,设计人员预先确定系统的典型应用场景,根据应用场景对NoC带宽和延时的要求,确定各应用场景下NoC的工作频率并记录。系统运行时,根据当前的工作场景为NoC选择预设的工作频率,只有当工作场景发生改变时,才更新NoC的工作频率。此类变频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SOC的能耗比,但是由于不能动态对NoC工作频率进行精确调整,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方法、装置、CPU芯片及服务器,能够有效降低片上网络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降低片上网络功耗的方法,包括:
获取片上网络NoC的工作状态数据,所述工作状态数据包括在一段时间窗口内NIU中从设备发起的未响应请求数目、在一段时间窗口内RU中缓存的请求和响应数目、NoC历史带宽统计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所述工作状态数据,计算NoC的预期工作频率;
根据所述预期工作频率,调整NoC的工作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oC的预期工作频率的计算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52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