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134023.3 | 申请日: | 202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1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卓泽赢;孟龙;龚光军;郝阳;马榕谷;吴建伦;钮凯;刘连园;穆斯塔法·努尔;袁文海;刘彪;赛涛;郭江;徐浩;陈至军;王喆;于一三;吴玉兰;王永霞;徐天;米热克;董腾华;黄新民;邢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G01R19/25;G01R15/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51 | 代理人: | 杨银娟 |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智能 电压 核相仪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工作模式,计算待核电压回路的过压欠压判别单元定值;通过隔离采样单元对参考基准电压及待核电压进行隔离采样;计算参考基准电压和待核电压的压差,通过压差特征对待核电压回路进行智能故障诊断;通过压差波形显示单元对压差波形显示及相应压差有效值显示。本发明还提供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本发明提供的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控制方法能对变电站二次三相电压回路同时进行核相,提高核相速度,利用过压判别元件与欠压判别元件进行故障判别;通过隔离采样单元,有效提高检修作业人员现场核相工作的安全性,降低检修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为进一步加强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近年来针对投运时间长、设备老化的变电站进行大规模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次输电线路的迁改以及二次电压回路的改造,在送电过程中就必须要进行电压二次回路的核相工作。
变电站二次电压回路核相工作的现有方法为以万用表为工具对基准电压与待核电压进行电压压差进行有效值测量,通过多次的测量并结合技术人员的工作经验来判别待核电压回路是否存在故障。
然而,采用现有方法进行核相时,存在核相速率较慢,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工作经验要求较高,若技术人员经验不足则存在较大的误判风险等问题;需要利用电压表对电压二次回路的每相单独进行测量,由于保护屏内电缆较多,二次回路接线复杂,以传统方法进行核相时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流程复杂,易误碰其他二次回路且存在测量及判断错的风险。当进行核相时若误将交流电压档调为电阻档,会使基准电压回路与待核电压回路之间出现短路,将会使备自投装置误动作或烧毁电压互感器,变为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作及保护装置闭锁相关保护功能,给电网和设备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当测量电压回路出现异常状况时,检修人员需要对电压二次回路的每相分别进行检查并根据技术经验才能确定电压回路的异常原因,无形中增加了检修人员处理故障的时间,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
因此,研制一种可以精简变电站电压核相工作流程,降低工作风险的多路电压核相仪器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变电站智能多路电压核相仪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工作模式,计算待核电压回路的过压欠压判别单元定值;
通过隔离采样单元对参考基准电压及待核电压进行隔离采样;
计算参考基准电压和待核电压的压差,通过压差特征对待核电压回路进行智能故障诊断;
通过压差波形显示单元对压差波形显示及相应压差有效值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设定工作模式,包括三种工作模式,具体为:
第一模式,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电源核相模式;
第二模式,YD11主变高低压核相模式;
第三模式,其它核相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模式还包括设置基准电压与待核相电压的理论相角差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计算待核电压回路的过压欠压判别单元定值;具体为:根据设定的工作模式计算待核电压回路正确、BC相接反、 AB相接反、AC相接反以及L相接错情况下的过压欠压判别单元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4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